课程介绍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美国能源基金会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举办“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高级培训班”,通过课堂培训、专业考察、案例解剖、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教学,提升一线城市规划技术人员的低碳生态规划能力。
一、培训对象
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技术人员;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国家级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技术骨干。
二、培训班时间及地点安排
时间:2013年9月9日至9月14日,共6天。
地点: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校本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三、培训班主要内容
1、低碳生态城市视野下的规划理论
2、低碳城市与绿色社区
3、绿色建筑与能源规划
4、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城市交通
5、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技术
6、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案例教学考察
四、考核和证书
1、全程参加培训、成绩合格者由学会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2、本次培训计作注册城市规划师继续教育学时,结业学员获得继续教育学时(30学时)。
专家简介
石楠
1961年5月出生。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学士、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城市规划》杂志执行主编、《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副主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与或主持中国工程院、建设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等委托的研究课题。自1995年起任《城市规划》杂志“编者絮语”栏目主笔,已撰写130多篇。先后发表“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城乡规划管理行政权力的责任空间范畴”等论文,合著的《中国城市问题观察》获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Gerd Albers大奖。
彭震伟
1964年出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经济与区域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学刊》杂志编委等职。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小城镇与农村规划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相关的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等,并主持了大量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等规划实践项目。2000年以来,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等荣誉和奖励。
张泉
1954年6月出生。1984年获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硕士学位,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现任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管理学院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近年来主持制定了“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主持编制了历年的江苏省城镇发展报告和一系列省级区域性规划,其中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获2001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规划、徐州都市圈规划获2003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唐子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系主任、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专家(城市空间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城市规划学刊》编委会副主任、《城市规划》编委、英国《Plan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约60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规划国际比较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政策分析和评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城市开发和规划控制等。
叶祖达
曾任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香港规划师学会原会长,并被国内不同城市与单位委任为规划顾问,现任ARUP奥雅纳(中国)规划/发展总监、香港中文大学委任为荣誉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叶祖达博士主持的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际规划奖项,包括近年连续两年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 2009 及2010全球规划大奖、2011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香港绿色建筑议会2008及2010最高大奖与2012优异奖(研究规划)、2010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香港规划师学会2007、2009和2012规划最高银奖等。近期着有《低碳生态空间:跨维度规划的再思考》(2011)、《低碳绿色建筑:从政策到经济成本效益分析》(2013)、《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成本效益分析》(2013), 为区内低碳生态城市研究的主要著作。
龙惟定
197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供热通风专业,1981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3年在同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中英可持续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是建筑节能、建筑能源系统、区域能源规划、建筑能效管理、智能建筑、设施管理、绿色建筑以及低碳城市等。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200余篇论文,有10部专著、译著和教材出版。
王志高
博士,宇恒可持续交通中心项目主管。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博士。主要从事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交通仿真、公交线网优化、城市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体系规划等领域。曾在美国东北大学、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麻省湾区公交管理局(MBTA)、美国TranSystems咨询集团等机构学习和工作,组织或参与了昆明呈贡新城核心区规划、珠海北站TOD设计、重庆悦来生态城核心区规划等国内项目,有多年在国内外交通和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潘海啸
1979年至198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学习,198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从事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起任教授,负责城市交通研究团队。2005年任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中国教席负责人,中国-欧洲大学城市机动性与可持续发展联合设计竞赛中方负责人。2006年担任中国-丹麦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设计中方协调人。2008年被法国CNAM特聘为访问教授。曾经参加和负责佛山市、乌鲁木齐市、江门市,韶关市和长沙市等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袁磊
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深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后备级)。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译著2部,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华夏建设科技三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二等奖和深圳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林波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教育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曾获国家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支持(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优秀青年基金支持(2012),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计划(2009),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三项,上海科学技术三等奖(2009)。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2项国家纵向科研项目。
尤志斌
1968年7月生,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现任无锡市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兼任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无锡太湖城管理会副主任。历任:无锡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室副主任、院长助理兼规划室主任、副院长。2001年1月任无锡市规划局副局长。
邢忠
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全国优秀城市规划工作者(2004),长期从事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1991年获城市规划专业学士学位,1994年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原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学位,2008.10-2011.6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
岳邦瑞
1973年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干旱区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绿洲乡土景观。1995年从教,迄今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代表性科研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域资源约束下的西北干旱区村镇聚落营造模式研究”(50808147),出版专著《绿洲建筑论——地域资源约束下的新疆绿洲聚落营造模式》,发表文章《我国乡土景观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等。
袁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毕业,工学博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日本都市计划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研究方向为城乡风貌规划及技术;生态住区规划;寒地城市规划技术。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自科学基金,主持完成数十项地方政府的重点项目,并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谷健辉
女,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建筑学系副教授。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撰写多篇专业论文并参与或主持美国能源基金会、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建委、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等科研实践课题多项,主要涉及城市空间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等。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与城市发展历史与理论;历史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日期 | 时间 | 地点 | 培训内容 | 授课教师 |
9月9日 | 上午 | 白玉兰宾馆 | 报到注册 报到地点:白玉兰宾馆大厅 | |
14:00-14:30 | 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214 | 开班仪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讲话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书记彭震伟讲话 德国盟卡托基金会代表讲话 美国能源基金会代表孟菲女士讲话 | ||
14:30-18:00 |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概要 | 张 泉 | ||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 | 唐子来 | |||
9月10日 | 8:30-12:00 | 低碳城市与生态绿色社区 | ||
14:30-18:00 |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的城市交通 | 王志高 | ||
潘海啸 | ||||
9月11日 | 8:30-12:00 | 同济大学南校区第一教学楼307室 | 绿色建筑与能源规划 | 龙惟定 |
14:30-18:00 | 改善城市微气候的规划设计策略 | 袁 磊 | ||
性能目标为导向的低碳生态城规划设计新方法及实践探索 | 林波荣 | |||
9月12日 | 全天 | 8点30分从白玉兰宾馆出发 | EXPO城市最佳实践区低碳改造项目考察 | 唐子来 |
9月13日 | 全天 | 建筑城规学院B1、B3、B5会议室 | 分三组讨论: 议题一:每位学员介绍自己负责或参与过的低碳生态实践项目及其体会 议题二:根据培训内容,学员提出对各自负责项目的改进思路 议题三:其他学员加入讨论,提出完善意见 议题四:参与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议题五:围绕培训及考察内容,全体组员及随堂教师研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技术要点 议题六:针对培训内容,研讨规划师提升低碳生态城市规划领域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具体建议 | |
9月14日 | 8:30-11:30 | 交流与点评: 每组学员推荐一名组员对组内一个案例进行汇报 所有学员参与讨论、授课教师点评 | 点评教师 | |
14:30-16:30 | 石楠、张泉、彭震伟、唐子来、叶祖达、潘海啸、林波荣、袁磊、邢忠、袁青、岳邦瑞、谷健辉等 | |||
16:30-17:00 | 总结、颁发结业证书、领取注册规划师学时卡 | |||
17:00- | 学员返程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