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发挥标准服务引领作用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06-02 10:39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行业首部标准化专项规划——《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标准化规划》),立足“大交通”视角编制,涵盖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各种运输方式,对行业标准化工作“全链条”、“全方位”进行整体设计。《标准化规划》的编制有何意义,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如何保障其有效实施?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从以上方面对《标准化规划》进行了深入解读。

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

记者:《标准化规划》是交通运输行业首部标准化专项规划,其编制有何意义?

洪晓枫:“十三五”期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标准化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技术性基础工作,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在服务、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统筹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改革,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标准化水平,交通运输部编制了《标准化规划》。总体来看,加强标准化建设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需要。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标准与战略、规划、政策并提,明确提出政府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二、加强标准化建设,是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的需要。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加强标准化管理制度机制、标准制修订、实施监督、国际化等全过程工作,是全面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以及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关工作要求的体现。

三、加强标准化建设,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面对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形势和任务,当前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适应和跟不上的问题,特别是存在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标准总量、质量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标准实施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关键问题。为此,行业标准化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四个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完善制度机制,健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

“四个结合”增强指导性操作性

记者:《标准化规划》具有哪些特点,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洪晓枫:《标准化规划》首次从综合交通运输角度,归纳了行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对今后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进行布局。《标准化规划》在编制思路上,把握了“四个结合”。

一是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标准化规划》注重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要求,聚焦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突出问题,立足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的现实需求,从理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标准实施和监督评估、加强标准化技术支撑机构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设置发展目标、提出重点任务、落实保障措施、解决关键问题。

二是体系建设与重点工作相结合。《标准化规划》以《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为指导,结合实际提出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框架,将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建设归纳为法规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和标准国际化工作体系“五大体系”,并围绕“五大体系”布局发展任务和目标。同时,针对工程建设、安全应急、节能减排等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制修订和研究重点,并以专栏形式加以描述,体现了标准化工作与部重点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是协调衔接与自身特色相结合。《标准化规划》注重与《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衔接,尽量兼顾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和城市客运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同时,作为行业首部标准化专项规划,突出自身特点,统筹标准、计量、质量的体系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增强了指导性。

四是宏观指导和具体落实相结合。《标准化规划》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发挥标准在行业发展中的规制、杠杆、衔接和支撑作用,突出标准的战略基础功能。同时,在发展目标中提出量化指标,并在主要任务中重点突出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与监督评估、计量能力建设等具体工作,使《标准化规划》更具操作性。

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

记者:《标准化规划》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如何保障其有效实施?

洪晓枫:《标准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适应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标准化体系”的总目标,并在管理制度机制、标准制修订、计量体系、质量监督、标准化基础能力等方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设定了分目标。同时,部署了“十三五”期标准化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包括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强制性标准制修订、推荐性标准制修订、标准国际化、标准实施、计量体系建设、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等。

为保障《标准化规划》有效实施,交通运输部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理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机制,做好相关专项规划与《标准化规划》的衔接。

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把研究、制定、宣传、实施、监督、创新和国际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有机整体,实行全过程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对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建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科研机构的协同机制,大力推进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一体化。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学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出版机构各方在标准制修订等工作中的作用,形成标准化工作合力。

在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方面,将国家和行业标准经费,纳入部门预算予以保障;对推荐性地方标准经费,争取地方财政予以保障;对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投入力度。

在加强宣传方面,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标准化理念,营造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批综合客运枢纽标准近期发布

记者:今年是《标准化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各项工作进展如何?

洪晓枫:今年以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各方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大家齐抓共管,各项工作都在务实有效推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要求,部印发了《交通运输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了行业强制性标准的梳理、评估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结论。印发了《关于开展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的通知》,对行业推荐性标准开展全面集中复审。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和中国公路学会的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启动体系及相关制度研究工作。印发了《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部与国家局将从制度政策、标准制修订、实施监督、支撑保障和国际化等方面,研究提出标准化体系框架,指导和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按照部重点任务安排,启动了安全应急标准体系编制工作,绿色和服务标准体系编制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制度方面,已着手组织研究制定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近期将发布一批综合客运枢纽方面的标准。开展了多式联运标准建设大调研,在不断完善体系的同时,已着手开展运载单元标识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总之,按照规划安排,各项工作务实推进,开启良好。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抓好《标准化规划》的组织实施。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