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政府要当好规则守护者

2014-07-09 09:33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张永伟

2、强化信用监管,解决市场主体不守信的问题。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全国统一、开放的企业诚信体系和开放透明的政府诚信体系是完善市场监管的重要基础。《意见》提出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促进信用信息的社会运用等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市场禁入制度等,在市场监管领域强化信用监管,争取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这项措施既是基础性,也有威慑性。特别是黑名单制度,一旦企业上了黒名单,按规定就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失信主体会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多个方面会受到限制。在信用监管体系比较健全的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和个人普遍非常重视自身信用,失信的成本之高会让失信企业望而却步。可以预计,这项改革如能坚持推下去,敢于克服一些制约信息征集和共享的制度性障碍和部门利益束缚,相信我国的信用环境会有一个大的改观。需要注意是,在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加强政府自身的信用建设,一些企业反映,他们最怕的不是企业间的失信违约,最怕是政府不讲信用,相对于政府失信,在实际中企业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同时,也要防止一些政府部门利用信用管理手段变相干预企业经营或寻租,这也是企业对实施黑名单制度等信用监管手段顾虑的地方,他们提出必须进一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如什么情况下要进入黑名单,进入后在什么情况下能出来,程序是什么,企业有异议时,能否有有效的申诉机制等。因此,好的制度制定出来后,必须要有防止其在实施中被扭曲、被走形的机制,否则,再好的制度往往也会适得其反。

3、加强法律约束,解决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地方保护有多种形式,一种形式是限定对象,以行政命令或下发文件的形式,用强制手段来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比如,国内各个示范城市采购新能源汽车时,基本都优先采购地方企业的产品,基本是“当地政府只补贴当地企业”。另一种形式是设置壁垒。不少地方实行“以投资换市场”,要求跨区经营的企业必须在当地组建独立法人机构。这就导致重复建设、投资低效分散,资源浪费严重。这次改革提出要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涉及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实行优惠政策招商的行为,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对外地产品或服务设定歧视性准入条件及收费项目、规定歧视性价格及购买指定的产品、服务等行为。这些都抓住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要害,先把法规和规章清理出来,然后逐个研究其立改废的问题,地方保护的依据就会减少,市场分割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从法律角度来破解地方保护问题确实是改革的一个亮点,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还可从体制改革入手,改变过去主要以经济发展指标考核政绩的做法,逐步将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尽力为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考核的指挥棒调整了,地方追求市场保护的动力就会改变。

2/3<123>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