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良治善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2020-05-24 12:43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5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钱祎黄珍珍陈佳莹李攀)“提高治理能力”“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话,引发不少代表委员热议。

在会场、在驻地,来自浙江的代表委员围绕如何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热烈讨论,建议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之治”的浙江风景更加动人。

更科学 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容,不少代表委员将其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紧密联系了起来。

“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对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视,背后是对完善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思考。”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许亚南认为,城市治理体系是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维度与要素,势必要有大局观,“以推进‘健康宁波’为例,我们加强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和推广使用公勺公筷等文明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抓好城市治理的关口。”

常住人口超800万、流动人口近500万的宁波,通过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明确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理念和努力方向。“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律。”许亚南委员说,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健全城市治理体系至关重要,只有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多方发力,才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城市治理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只有把重心下沉,才能夯实城市治理的基层基础。”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桂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柯建华深刻认识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

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目标,需学会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桂柑社区开办的温州第一个老年食堂已坚持12年,正是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成果,“重心下沉更要力量、资源下沉,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优化共治梯队,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共同体’,使社区治理有心更有力。”柯建华代表说。

更精细 人民城市要为人民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发言重点围绕“人民”二字,让浙江的代表委员振奋不已。他们纷纷表示,这些年来,浙江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把群众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价值导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在浙江也有了创新实践。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各地把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为“重要窗口”的标志性工程。在景宁,这个中心被群众称为“平安小巷”。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钟海燕说:“走进‘小巷’,就能使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一扇门进出’,我们还将根据群众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功能设置,加强机制化学融合。”

景宁是山区县,乡村多社区少,如何把乡村治理的有效经验灵活运用到城市社区治理中,也是钟海燕代表思考的问题,“我们正探索建立城乡并进的县域治理格局,将‘枫桥经验’应用于现代城市治理,把各项资源与服务精准投送到城市里的千家万户。”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最终要以居民是否满意来衡量。”全国人大代表、省侨联副主席陈乃科点赞浙江“最多跑一地”改革,今年他有一份建议与此相关。他认为,当前人民调解员队伍还存在专职人员不够、年龄偏大和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建议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薪金制度、职业准入资质规范等。

“要让城市治理像绣花那样精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牵引线。”陈乃科代表说,“要提高治理能力,必须大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

更智能 创新推动治理升级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谢双成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内容十分关注。他认为,城市治理手段、模式、理念等创新,都离不开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个‘脑力活’,要多在科学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让各种前沿技术‘跑’起来。”

谢双成委员表示,杭州建设“城市大脑”的经验值得借鉴,城市治理应加强数据联动、系统集成,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延伸更多便民服务场景。

义乌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交织,流动人口和小微企业聚集,直面城市治理的重重考验。全国人大代表、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说,近年来义乌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互联网+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城市氛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毅代表认为,未来仍需重点在治理领域多业务协同综合应用、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寻求再突破,实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城市治理大网络的叠加,最大程度避免“信息孤岛”。

城市治理如何持续创新?不少代表委员建议,要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要求,针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补短板,充分整合力量资源等要素,全面建设“智慧安防小区”“智慧消防”等,以“智慧+”推进治理手段持续升级。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