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长江流域城际客运体系战略思考

2014-10-10 10:28 来源:中规院交通院 作者:苏腾

在“新四化”和“两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长江流域的交通发展战略中应着重提升客运服务,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际客运结构,逐步提升对产业转移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

1、 国内外城际客运体系结构特征

城际客运体系结构包括铁路、航空、公路以及水路运输。本文采用旅客周转量指标来反映城际客运体系结构。

1.1 发达国家

1)西欧模式:公路主导,航空处于次要地位,铁路地位最低。

2)日本模式:铁路和航空承担相当重要作用,尤其铁路运输比例接近20%。

3)美国模式:二元化的“私人汽车+飞机”模式,铁路运输的几乎可以忽略。

1.2 中国

客运体系结构演化过程中,公路和航空运输地位显著上升,铁路比例持续降低。究其原因,最主要就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客运需求特征及结构发生变化,旅客对时间价值、出行舒适度越来越重视。

2 新型城镇化对城际客运交通发展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对城际客运交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型城镇化势必带来城际间客运需求的快速增长,交通设施建设必须及时跟进。

2)新型城镇化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由于广泛的分工与合作,城际日常的商务、公务出行成为主导,旅游等出行也将日益增长,快速、高效的运输方式将成为出行的首选。

3)新型城镇化要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城际客运交通发展也应以集约化方式为主。

3 长江流域城际客运体系发展战略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紧张的现状要求长江流域应选择一种比日本模式更加集约的客运体系结构模式,应当以可持续发展、多层次协调作为城际客运体系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速铁路,积极完善航空运输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为双核驱动,以普通铁路和公路运输为基础的综合客运体系。

3.1 高铁引领城际客运新秩序

需求强劲

目前,中国铁路客运量只是日本的1/12,潜力巨大。沪汉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通车后,日均旅客发送量迅速增至5.5万人次,客流高峰期甚至达10万人次。

引领产业与人口转移

京沪高铁、合蚌客专开通以来,高铁沿线城市产业转入相对密集,宿州、蚌埠等市利用省外资金明显高于无高铁经过的亳州、阜阳。同时,人口也出现向高速铁路经过城市回流的趋势。

3.2 航空助力城市群产业协作

全球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打造高效、有活力的城市群,必须加强与国内各大中心城市以及全球城市的联系,而航空以超高的时效性,必然成为优先选择。

国外

德国在全球化时代卓越的经济表现是以11个大都市区为载体的,大中型机场间距约200 km,相互间的航空联系十分紧密,各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均达到或接近千万人次级别。

长江流域

当前,长江流域航空运输网络亟待完善。机场分布不均,中西部省份机场数量较少,空间密度仅为美国平均密度值的1/20。许多中等城市甚至是副省级城市的航空客运量受制于机场和航线建设的严重滞后,位于比较低的量级。

4 结语

发展公共交通早已成为城市内部交通发展战略的主旋律,而城际客运发展也应当选择一种可持续发展、多层级协调的城际客运体系作为战略,驱动长江流域城市发展。

(作者系中规院交通院交通工程设计研究所工程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