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韩国治理“城市病”人口过密往周边分流

2014-10-21 17:19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李小飞 于昕怡

世宗:强制公务员搬家但不强拆民房  

访问期间,女作家苏芩注意到几个细节:在代表团入住的首尔新罗酒店,刚到9月20日,楼下免税店门口就挂起中文书写的“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五周年”大红横幅。明洞的一家韩牛烤肉店门口招牌写着“本店烤肉只对中国人特别优惠”。但当外国游客稍有激增时,首尔又显得有些吃不消。近日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说,约16万中国游客国庆节长假到首尔旅游、购物,结果造成繁华街道、百货商场和游乐场混乱,究其原因,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的教授认为是“韩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没有改善,无法适应激增的游客”。  

“韩国政府支持鼓励国民前往地方城市生活,并且在生育和升学方面提供政策优惠。”首尔市政府相关人员在与代表团成员交流时,并不回避人口密度过大等“大城市病”对韩国的困扰。韩国为首尔“分忧”的“疏散”做法,还体现在对新行政首都世宗市的建设。世宗从韩国已故总统卢武铉执政时开始,历经10年的反复论证及建设,于2012年7月1日正式成立。韩国政府已宣布包括国务总理室、企划财政部以及国土海洋部等下设机构从2012年开始分阶段迁往世宗,约有13万人生活在这座距首尔120多公里的新城市,其中包括2万公务员及他们的家属。  

在世宗,该市行政中心复合城市建设厅相关人员介绍说,世宗市面积为465.23平方公里,建设规划共有6大部分,包括中央行政区、尖端知识基础区、医疗福利区、文化国际交流区、大学研究区及都市行政(地方政府行政)区。城市的中心地区是一片湖水公园。此外,为将城市打造成舒适和放松之地,世宗计划成为无电线杆、无垃圾桶、无围墙、无广告牌和无地上停车场的“五无”城市。 按照规划,世宗人口有望在2020年达到30万人,到2030年增至50万人。代表团成员最关心的是:“世宗目前还在建设,各项条件远不及首尔,公务员们是自愿前来的吗?”对此,世宗市行政中心复合城市建设厅发言人李延昊(音)回答说,政府强制规定相关部门公务员必须来世宗上班,许多公务员已把家搬到世宗。此外,房价也是吸引人的一个地方。世宗现在的平均房价约为每平方米2万元人民币,不到首尔的一半。李延昊说,现在许多人没有搬过来不是不愿意,而是许多住宅楼没有修建好。世宗市政策企划官安承大表示,世宗市的医院等基础设施已完善,等自己的子女完成教育之后,他的妻子也会搬至世宗。

对于世宗的发展模式,长期研究城镇化问题的易鹏表示:“世宗规划的50万人口目标完全能实现,但时间可能比规划的要晚。中国要学习借鉴韩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绿色低碳,我们的城市在管理水平和能源消耗方面与世宗相比还是有差距。要客观认识到大城市的疏散必须要遵循规律,不能简单以政治挂帅来推动。我们需要从经济规律和人口分布规律来入手,达到疏散的目标”。    

代表团团长杨浪认为,从国家战略上疏散城市的人口、功能,在新城的建设中充分展示环保、绿色以及低碳等理念,并且能带动就业,“这些都值得借鉴”。代表团成员苏萍也表示,中国目前可以借鉴世宗市的行政首都这一做法,“可以搬迁部分中央政府部门,分散北京的人口”。    

关注拆迁和征地问题的著名律师徐昕问李延昊,世宗市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强拆”现象,对方的回答是:“政府前期做了大量沟通工作,当地居民不同意就一直和他们协商沟通,直到他们同意为止。我们没有出现过强拆现象”。 釜山:棚户村就地特色改造   不仅首尔采取疏散、转移的做法,代表团韩国之行的最后一站——韩国最大港口城市、400多万人口的釜山也同样如此。据釜山市国际关系咨询大使介绍,釜山市通过产业转移和升级,将部分产业转移至周边城市,因此导致釜山人口小幅下降,但这并不影响釜山未来的发展。

在釜山,最让中国网络名人印象深刻的是城中村——甘川村的改造。眼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正需要破解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和资金难题。甘川村面积很小,只有0.62平方公里,但人口最多时住过3万人。甘川村现在以“文化村”命名,据文化村讲解员介绍,直到20世纪50年代,甘川还是一个贫困村,住着朝鲜战争的难民,当时很多人家只有十几平方米,村里也没有自来水和排污管道。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对这种村子常一拆了之,但韩国选择的是就地改造,改善基础设施,并注入文化和艺术元素,让它成为一个富有小资气质的文化创意区。2009年,当地政府开展公共艺术项目,邀请艺术生和艺术家来装扮村庄、举办画展,使其逐渐扬名,还被选为“亚洲最美丽的村庄”。甘川文化村以其多层次的社区布局重建,阶梯式修建是为了避免房子间的相互遮挡。村内住户仍用公共卫生间,但里面很干净,没有难闻的气味。不过,据当地老人讲,很多年轻人认为这里还是不方便,更愿意到大城市去生活。

“甘川文化村曾经是一个贫民窟,但韩国政府没有一拆了事,而是加入文化因素进行改造。”于昕怡对此感触颇多。她认为,这样的做法在亚洲很少见。易鹏认为,这样的成功案例,对中国的城中村改造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要转变城镇化就是“大拆大建”的固化思维,而是可以像甘川村那样,根据自身特色改造改建。这样的建设思路能有效防止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充分保留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城中村改造,才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其次,这样的建设方式,要求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易鹏说:“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收入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中国的地方政府就有无穷的欲望把一片片城中村拆掉,重盖高楼。”

对韩国“城市治理”的考察,团员们有着各自的体会,但甘川村的见闻让大家都很认同“城市治理或建设都需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本”。杨浪表示,韩国的现代化起步比中国早,因此中国现在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大城市病”等问题韩国也经历过,韩国在经济规模提升之后,市政部门重新回归到对人的关注,对环境与人亲和关系的关注。易鹏认为,更重要的是,透过韩国城镇化过程的一些有意义的经验,能促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检视自身的城镇化之路,结合国情,取长补短。

首尔市政厅,市民去休闲

第一次来韩国,我感到韩国人做事很用心,城市建设也体现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这些“亮点”从首尔市政府新办公楼上就有多处体现,甚至新办公楼可以作为一个“休闲场所”向市民开放,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也很难得。 

首尔新市政厅大楼2008年动工,历时4年多建成,是韩国绿色等级最高的建筑。这座新市政厅就建在原先老的市政厅旁边,占地面积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同时为体现环保理念,设计师就将花园上墙,“绿墙”上种植了14种约6.5万棵花草。“绿墙”高28米,直达7层,面积1516平方米,首尔新市政厅内因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花园,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绿墙”,新市政厅的雨水和污水被循环利用,废热也被用来制热、制冷。大楼屋顶有光伏发电功能,为室内照明供电。

令人感兴趣的是,除政府办公区域外,市政厅可以随意出入,地上地下都有供市民休闲的场所。刚走进这个大楼,我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博物馆,而不是平日印象里庄严肃穆的政府机构。地下一层的咖啡馆几乎满员,有首尔市民在这里阅读或轻声聊天,度过愉快的下午茶时间。  

以这样一座新市政厅领航,韩国刮起绿色建筑之风当然也就顺理成章。首尔市长朴元淳的办公室每个月对外开放一天。市长办公室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便签墙和植物角。满满一面墙的市民留言便利签,都是从各地汇集来的民意信息。市长把它们贴在自己办公桌正对面的墙上,每月一换,提醒自己要倾听人民的声音。墙角的架子上种着各种蔬菜,市长提倡自己动手种植蔬菜,既环保又新鲜。我想作为一个普通首尔市民,来这里参观的感触肯定比我要多,这样用心思的布置,体现了地方官员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无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支持率。

 

2/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