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顾问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长期以来都在关注深圳的国际化进程,在日前召开的“国际通行规则在深圳先行先试讨论会”上,马敬仁建言,首先要让规则意识在所有市民当中深入人心,让自由贸易精神内化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由“管制”到“治理”,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治理体系。
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理念化入到城市发展方方面面
“国际通行规则怎样在深圳先行先试?首先是一种规则意识,一种城市精神,也就是理念的内化,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理念有序地‘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马敬仁认为目前应将“三化”化入人心,化入经济、城市和社会管理的各个主体,化入经济、城市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其次,利用好前海特区大开发大开放的系统平台,在顶层设计、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现代化城区,并以“点”带“面”,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要素集聚的创新城市。
马敬仁特别强调,在先行先试过程中,应把握和配置好影响深圳城市公共治理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要素,如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创新等外部因素,如人口、环境、资源、管理等内部因素。同时,深圳要利用和控制好影响城市治理结构转型的社会要素,如社会安定、经济成长、市民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等,将共同治理、协同发展的理念和制度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积极采用“自由贸易城”理念
“围绕深圳核心竞争力,以自贸规则为基础选取其中适合深圳的,在经贸、物流、金融等方面建设国际一流城区乃至自由贸易城,”马敬仁认为“自由贸易城”的理念值得关注,这是必然的趋势,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方面将国际自由贸易通则、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国际保理通则、国际反不正当竞争通则等国际经贸通行规则内化为深圳的法规、制度和行为方式,不断积聚自由贸易城区乃至自由贸易城市的软实力;在硬件层面,逐步将自由贸易精神和相关国际通则,融汇到深圳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容环境、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从一人、一企到一组织,从一区、一街、一站、一城区到整个城市,这便是国际通行规则在深圳先行先试的一个路线图。
政府由“管制”到“治理”
“国际化城市治理模式的选择是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马敬仁认为,深圳应从实际出发,参照国际先进城市政府体制和职能结构,转变政府职能,由“管制”到“治理”,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治理体系。
具体来说,政府通过公共事务分析、分解,厘清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过程控制清单,对保留的事务进行科学的职能重组和再造,对剥离的事务做好法律和制度安排,培育NGO和NPO组织以承接政府剥离的那些不该管、管不好的事务。政府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下放事权,梳理再造公共部门管理、审批业务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机制创新。同时,要做好市、区、街区职能定位,列举专属事权、界定共有事权、释放社会事权,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法定化。马敬仁表示,政府应弱化经济职能,还市场以自由;强化社会服务职能,还社会以自治空间;细化城市管理职能,为市民营造一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