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自由论坛十“展望十三五”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本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承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和城乡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新常态”既是转型,也是为更为长远的常态化发展塑造新体制、新机制。“超越新常态”,并非是只要跨过这个阶段,而是要充分利用这样的转变、转型,更好地寻找到适应城乡常态化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三十多年快速发展形成的发展方式、路径、价值观面临着新的挑战,城乡规划在核心理念、规划内容和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面临着调整、完善和变革的需要,需要未雨绸缪地探讨相应的应对方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赵万民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赵万民教授主要谈两点,第一是对“十三五”面对的存量和增量的认识。现在没有土地增量,面对城市和人口的扩张,目前更多选用转变土地性质的方式,在盘活存量时一定要对环境严格把控。第二是资源和环境问题。目前主要面临水资源的问题,水资源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