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城市更新>正文

2023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①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09 09:55

案例详情

导 读

2023年9月26日,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上表彰了入选2023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的10个最佳实践和16个优秀项目。10月7日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北京发布,陆续推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报道。第一站带您了解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

基本情况

据史料记载,亮马河最初是东直门外一条大车道,因地势低洼,每至汛期雨水汇聚,便形成季节性小河道。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皇家御马苑就设在这一带,马匹要在河里清洗和晾晒,称“晾马河”,后谐音为“亮马河”。80年代前未有治理记载,进入新世纪,污水直排现象屡见不鲜,岸上空间分割管理,上空电线杂乱,两岸企业背对河道经营,市民常绕行河道。

区位图

2019年4月,朝阳区水务局牵头,联合区国资、交通、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等相关单位以及朝阳文旅集团等运营企业,启动亮马河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实施岸线整治、桥梁改造、慢行连通、景观亮化、河湖贯通、旅游通航等六大工程,实现东三环至红领巾湖6公里旅游通航,贯通18公里高品质滨水绿道,实现“横向串联、纵向通达”,建成“1河2湖24桥18景”古都京韵风格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赢得群众和社会各界认可和广泛好评,如今已成为朝阳国际化新地标、北京城市新名片。

亮马河燕莎段

实施成效

2019年以来,朝阳区对亮马河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科学治理,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朝阳”样板。

一是走出水城共融的新路子。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滨河水岸空间品质,补齐城市配套服务短板,做精水岸经济产业文章,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二是打造营商环境的新优势。高颜值水岸风貌,高品质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便捷舒适的滨水绿道,成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极大提升区域吸引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生态环境,增强入驻企业吸引力和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亮马河串联三里屯、燕莎、蓝港商圈和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聚焦辐射效应充分放大,促使六里屯城市化加快,打造“六里湾”商圈。以亮马河为轴,西至三里屯路、北至亮马桥路、东至东四环、南至朝阳公园南路6.2平方公里范围,形成了具有提振消费能级和国际影响力的“亮马河商圈”。

滨水消费区

滨水空间夜景

创新经验

朝阳区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企业共建、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社会治理合力,推动片区综合更新。

坚持为民情怀

一是提高群众满意度。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共商机制”,组织市民、20余家企业和外国友人等各类利益相关主体,召开70余次开放式方案会,形成各方满意的方案。实施“两增两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增加16.67公顷城市水面旅游休闲新资源,增加64.1公顷高品质城市公共新空间;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补齐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高品质滨水绿道,把两岸最好的公共空间还给市民。

二是提升城市治理温度。坚持公共利益设计新空间,聚焦社区公共服务,精心求“变”。重构丰富多彩的社区场景,“水岸”变“会客厅”“停车场”变“百姓秀场”“河体”变“市民乐场”;以光为韵,科技治河,“船闸”变“沉浸式影厅”“桥梁”变“网红打卡点”。横向打通新源街路、新东路桥区,纵向连通新东路、三里屯路、麦子店街、安家楼路,23个小区直达亮马河,打造18公里“横线串联、纵向通达”的高品质滨水绿道。

市民水上运动

滨水广场活动

河畔画展

蓝港观鱼

三是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度。狠下“绣花功夫”,细节精雕细琢、品质精益求精、资金精打细算,提炼出“13度扶手、45厘米高座凳、27米间距灯杆”等亮马河质量标准。着力“三边三化”,对桥边、楼边和路边,实施绿化、美化和亮化,昔日“灰色空间”变成“金角银边”。

四是提升城市文化底蕴。选择以“桥形和桥名”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朝阳地域文化和国际化气质融合展示。6公里航线从友谊桥开始至织锦桥结束,24座跨河桥,形态各异,内涵丰富。

友谊广场

好运桥

坚持规划引领

一是实施“红线管控”。在建设前期,对亮马河沿线20余家所有产权单位实施“一楼一图”的红线管控对接,逐地块开展全面细致合规研判对接。在运行后期,严格河岸开放空间利用审批,严禁非功能性设施建设。实现“留白发展”,让自然做功。

二是实施“两拆两改”。坚持功能疏解整治促提升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建设前拆除河道保护范围内停车位1583个、各类违建1.39万平方米;拆除非安全必要的用户围栏及朝阳公园北部围栏共近1700米;改造花卉市场、铂宫等旧空间;引导沿河两岸企业改造旧业态。亮马河复兴治理通过全生命周期规划管控,有效推动城市更新和保障生态公共空间保护利用,为市民提供持久稳定的公共空间。

坚持生态优先

一是实施“五水联治”。治污水、禁地下水、用再生水、蓄雨水、抓节水。对沿河24个排水口污水溯源治理,加大东北护城河向亮马河分水,两岸绿地实施海绵措施蓄积雨水,片区内近50家大型用水企业创建高标准节水载体。

二是实施“水岸共治”。治水、修岸、绿化、修复和亮化建筑外立面,打开河道生态空间,拆除各种形式隔离,城市蓝线、绿线、红线“三线融合”,实现“建筑-绿地-水面”无缝衔接。以水为魂、以绿为底、蓝绿交织,亮马河成为适应首都风貌的生态健康之河,为城市更新发展擦亮生态底色。

蓝梦桥至琉璃桥段滨水景观

清漪小景

坚持融合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合了城市发展功能,增添了城市烟火气儿,带动了城市经济活力。促使两岸企业积极转型发展,“花卉市场”变身为“绿色食材品鉴”,“牛肉面”变身“咖啡馆”,蓝色港湾和好运街成为国际化滨水餐饮街,围绕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美食餐饮,发展“四首”经济(首店、首牌、首秀、首发),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夜间经济”文旅消费IP,促使商圈结构和品牌类型调整升级,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成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名片。

蓝色港湾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