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史育龙: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内涵特征

2022-11-08 11:0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史育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具有深厚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特征,更好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思考和谋划经济工作,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稳中求进破解发展难题,攻坚克难提高发展质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

科学内涵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具有深刻内涵。

第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人类社会在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目标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历史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1956年超过1千亿元后,1986年和2000年先后突破1万亿元和10万亿元,到2021年突破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积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连续跨越几个大台阶,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二,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践行初心使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要在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中,稳步接近宏伟目标。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第三,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篇章,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主要特征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应对风险挑战、化危为机的能力,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特征更趋明显,世纪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挑战,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沉渣泛起,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压力,发展困境加剧,南北鸿沟拉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开放共识弱化;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传统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遭受严重破坏。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从经济方面看,一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带动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迈向中高端,在完整工业体系、较高素质人力资源、全球最大市场和消费潜力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有望在结构优化升级中迈上新的大台阶。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的新机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载人航天、卫星导航、深海探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科技创新从过去的以跟跑为主,转向在更多领域并跑、领跑,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深化改革将释放更大发展潜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速建设,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完善。扩大开放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我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四是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面向未来,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将越走越宽,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五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已占全球半壁江山。我国完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及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实践要求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历史方位和现实依据,也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更加注重提升化危为机的能力。在新发展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新机遇新挑战相互交织,这些都要求我们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和一叶知秋的敏锐,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强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能力。要强化风险意识。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需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切实防范“灰犀牛”事件,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风险研判、评估、决策、处置等机制。要保持战略定力。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需咬定青山不放松,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必须充分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第二,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新发展阶段,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鼓励和引导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业有序转移。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到世界经济大海中去搏击。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基础上,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三,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新发展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运用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该稳的要稳住。稳是大局,关键是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稳求进、以进固稳。该进的要进取。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要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在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等多重目标中实现动态平衡。

要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这是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作者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