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通道2+1
毫无疑问,南外滩最不可复制的优势便在于滨水资源。怎样用好优势,做好亲水文章,南外滩规划当仁不让。规划明确,将在滨江形成具有开放度和亲水性的公共环境,同时强化开放空间向腹地渗透。也就是说,人与滨江将达到“有空间、没距离”的境界。
从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外滩地区将通过2+1通道的改建,充分融合开阔的滨水资源、活跃的公共空间与多元的建筑功能,形成滨江与腹地的渗透,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一条就是地下通道。中山南路地下通道除了具有分离过境交通的功能之外,还是人们步行去滨江的通道。统筹考虑、具有完整性的规划把地块地上地下空间进行统一布局、整体开发,其通达性和便利性将更有保证,据悉,这条通道还将通过地下通道强化与轨道交通车站、大型综合体和滨江地带的联系。
一条就是空中绿廊。董家渡路空中绿廊和斜向绿轴,则将从空中架起联系滨江与腹地的桥梁,并增加一处充满绿色的公共活动空间。
当然,通道除了是通道,还会是人们可以停留的所在。其本身就是绝好的公共活动空间,滨江通廊、街道弄巷、开放绿地、下沉广场、地下通道、地下商业空间……每一处的衔接,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门,可以预料,多元的文化体验会见缝插针,生根发芽,蓬勃滋长。
另外一条通道本身也存在,但8条车道、呼啸而过的快速交通,让人们望而却步。中山南路路面交通的改造,就是要让车辆慢下来,参照老外滩的路面交通模式,用适宜步行的方式连接,从腹地鱼骨状的支路左转右绕,人们可以信步穿越中山南路,来到江岸边直接进入江面的亲水平台。
5/5 | < | 1 | 2 | 3 | 4 | 5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