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世界级城市群怎样建?来看长三角国际“对话”

2024-05-16 09:12 来源:新华社

1.png

2.png

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有一片通江达海的热土,这就是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令人耳目一新、不断成长的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此前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目前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是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东南部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有哪些普遍规律?如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城市群内部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对照国际一流标准,长三角城市群还有哪些提升空间?记者通过实地调研,呈现一场城市群的国际“对话”。

互联互通,建设交通“一张网”

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站外立面初具雏形……浙江湖州南浔区,沪苏湖高铁南浔站正在紧张建设中。

这条全长163.8公里、位于长三角腹地的交通动脉,连接上海、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三座城市。线路建成后,上海到湖州从原来2个小时左右缩短到40分钟。

3.png

2024年3月20日,中铁三局建设者在沪苏湖铁路东苕溪特大桥上施工。沪苏湖铁路起自上海虹桥站,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沪苏湖高铁计划今年7月中旬启动全线静态验收,8月底启动全线联调联试。这条铁路的建成开通,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枢纽指挥部工程部主任刘青表示。

沿线的企业和居民对沪苏湖高铁充满期待。睿泊(湖州)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厂距离南浔站20公里,以前从上海到南浔跑业务大多选择自驾,约1小时40分钟。“路一通,可以节省约一半的时间,会吸引更多客户到工厂实地考察,生意就来了!”公司经理曹燕华说。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立体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张网”,这是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普遍规律。

东京都市圈“一都三县”覆盖东京都以及与其邻接的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大量人口涌入,“轨道上的都市圈”成为东京解题关键。记者采访获悉,有超过30家公司在东京都市圈运营逾25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解决了3700万人的出行需求。

4.png

这是2024年3月29日在日本东京拍摄的希望号新干线。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东京大学特任教授胡昂表示,世界第一条高铁线路东海道新干线和正在建设的中央新干线的主要目的,就是连通日本太平洋沿岸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高铁、市域铁路、地铁在日本实现了‘三铁融合’、无缝衔接,轨道交通主导的现代交通网建设对加强城市群内部联系作用显著。”

以英伦城市群的中心伦敦都市圈为例,伦敦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以铁路交通为主、公路和航空交通为辅。早在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运行。如今,仅伦敦市区就建有滑铁卢、尤斯顿、国王十字、帕丁顿等主要车站,分别通向伦敦之外的不同方向。

5.png

这是2024年4月16日拍摄的英国伦敦城市景色。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与此同时,伦敦都市圈的其他城市也根据自身定位,加快构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距伦敦火车通勤时间约1个小时的南安普敦,由于地理位置近海,形成了航运服务中心,是英国著名的客船和集装箱港口城市。

6.png

2023年6月24日,乘客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进站乘车。当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并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无缝换乘,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首次实现地铁系统跨省互联互通。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长三角拥有25条高铁、总里程超7100公里,是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从国际经验看,随着交通‘主动脉’不断延伸,‘毛细血管’的畅通也非常关键,这是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继续发力的方向。”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说。

高效对接,共绘规划“一幅图”

从空中俯瞰,沪苏浙两省一市的交界线在太浦河汇于一点,这里也因此被称为“长三角原点”。正在建设的“方厅水院”坐落其上,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标志性跨域项目。这个项目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别设置了沪苏浙皖四个主题展示空间,建成后可实现“一天逛完沪苏浙皖”。

7.png

游客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游玩(2024年4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方厅水院”的顺利推进,得益于2023年2月出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后,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示范区横跨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这个总规的出台,实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部长刘伟说。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的评估,示范区揭牌以来,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大项目不断落地的情况下,示范区严守生态和安全底线,实现建设用地总规模净减量12.55平方公里。

8.png

从上海虹口区北外滩空中俯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片区(2023年1月10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类似的经验和做法,在世界级城市群的成长中屡见不鲜。

位于北美五大湖沿岸的五大湖城市群,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核心城市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多伦多、克里夫兰、密尔沃基等。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五大湖沿岸的伊利诺伊州等就组建了五大湖地区州长理事会。2015年又进一步发起政府间组织五大湖及圣劳伦斯河地区州长、省长会议,负责协调五大湖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机构成立后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地区竞争力:如在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设立了十余个出口办公室,通过当地企业建立与客户的联系;设立五大湖影响力投资平台,鼓励环境可持续性投资;签署相关公约来保护区域水质。

围绕东京都市圈建设,日本政府先后通过设置首都圈建设委员会、首都圈整备委员会等协调机构,保障东京都市圈内各城市间按照“首都圈整备计划”推进建设并开展协作。“东京都附近的埼玉、千叶和神奈川三县不仅承载了东京都大量产业人口的居住职能,还为东京都市圈贡献了三分之一的GDP。东京都市圈的成功离不开城市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胡昂说。

9.png

2024年5月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跨域通办·云综窗”窗口,办理开业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右一)通过该系统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视频连线,进行身份读取及材料线上审核。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基础设施联通,区域规划对接,最终受益的是区域内的民众。“长三角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努力,让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内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应该是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

协同创新,实现发展“一盘棋”

10.png

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对长三角多个产业链协同发展进行全面梳理(2024年1月10日摄)。新华社发

企业“出题”、政府“选题”、市场“答题”……打开“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一系列“揭榜成功”的联合攻关需求映入眼帘。来自长三角各地最前沿的创新需求,有了实打实的解决方案。

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企业复宏汉霖在平台上发布“抗体药物国产制造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技术需求,迫切希望通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提高研发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自己找技术,如同大海捞针,借助平台力量,我们和长三角‘朋友圈’高效精准对接。”复宏汉霖全球创新中心总经理单永强说,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协调推进下,华东理工大学和百林科制药装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功“揭榜”,三方联合攻关生物抗体药物的国产制造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不断推进协同创新,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打破“一亩三分地”,实现发展“一盘棋”。

合理分工是协同创新的关键。以东京都市圈为例,东京作为日本最大城市,拥有许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和商业区;神奈川县横滨市作为日本最大港口,与川崎市共同支撑东京都市圈的创新发展;千叶县拥有成田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集聚了冶金、石油、机械等重工业;埼玉县则以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汽车制造和电子产业较为发达。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丁可表示,先进制造业成为带动东京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因素。

11.png

这是2024年2月15日拍摄的美国纽约曼哈顿天际线。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美国费城商务局负责国际商务和全球战略的高级经理皮埃尔-奥利维耶·卢格兹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内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理性竞争,但都致力于让自身资源发挥最好效用,帮助企业用好本地资源加快成长。

坚持开放为协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互动频繁:不少来自纽约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纽约大学在上海设立校区;上海港与纽约-新泽西港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辉瑞、强生等美国制药巨头在长三角设有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

位于伦敦都市圈的考文垂,是英国交通工具研发和制造中心。来自长三角的吉利集团已在考文垂投资,将当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转变成生产电动汽车的先进工厂,为英国的绿色转型作出贡献。英国商业贸易部英格兰中部国际贸易投资总监谢赫扎德·乔杜里认为,长三角与英格兰中部地区在电动汽车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未来具有很大合作空间。

在胡昂看来,科技创新是时代浪潮,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创业,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尤其要果断引入更多国际资本和技术,以更好地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文字记者:王永前、何欣荣、于荣

参与采写:龚雯、程静、刘春燕、张亚东、郑博非、徐静、刘亚南、谢锷、林威

海报设计:孙瑶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