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了!
2016年注定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总体目标,强调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强化城市规划工作的具体要求。
十月,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会议通过了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新城市议程》,170多个国家的元首、部长、业界与技术精英借此做出郑重承诺:“为所有人建设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为此,呼吁更加重视城市与区域规划,努力改进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能力,依靠优秀的规划设计,引领健康城镇化,推动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由住建部主导,全国各地推进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启动了违法建筑治理工作,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文化建筑确定工作不断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得到空前重视,省级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总体规划审批明显提速。
对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全国规划界而言,2016年也注定成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迎来了学会60周年诞辰,围绕“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的主题,学会及其各二级委员会,以及全国众多规划机构,回顾六十年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学科和全国规划事业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需求,探讨学术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诞生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和咨询报告。学会举办各类学术活动一百多场,受益专家学者和规划同行约一万五千人次。学会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学术质量高、前瞻性强等特点,深受欢迎,学会的学术权威性和行业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年,是学会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新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强调了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推行现代社会组织治理结构,进一步强化了学会所属各二级委员会和科学家的主体地位,坚持服务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积极参与两院院士推荐和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评选,承接国务院委托的“双创”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上海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评估等第三方评估工作,推举产生了城市规划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依托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组建了中国古镇联盟,为古镇规划建设管理一线的管理者提供技术服务。依托中国科协能力提升工程,学会举办了青年托举、国际青年规划工作坊、“西部之光”暑期规划设计竞赛、城市规划公益学术讲座等诸多公益活动,学会的会员凝聚力和社会公信力得到空前提升。
这一年,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学会组织完成了《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史》、六十年城乡规划的经验和教训、国外空间发展政策研究等基础性研究。组织召开了城乡规划学与公共管理学融合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端学术探索会议,讨论城乡规划学学科转型与升级发展的问题。会刊《城市规划》跻身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城市规划(英文版)》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学会网站、微博、微信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使其成为城市规划领域受众最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信息平台。
在2017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向全国规划界致以节日的问候,诚挚感谢大家对学会工作的支持,期待大家在学会多年来形成的学术交流、能力建设、国际合作、规划公益、知识传播、咨询研究、规划教育、科普工作等八大平台上,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离不开规划科技工作者的参与,也离不开更好地发挥学会这个科学家共同体的作用。做好学会的工作,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历史责任。
祝愿全体会员和全国所有规划科技工作者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
2017年1月1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