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空间社会学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2017-07-11 09:35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传统城镇化以发展城市空间为主要特征,并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土地、环境等一系列不良社会问题。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一种从单纯城市空间发展向社会空间建设转型的社会实践。在这一维度上,空间社会学对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率先指明了空间生产的本质,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在其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了空间社会学的概念体系,并将空间研究运用到城市发展问题之中。在列斐伏尔看来,社会空间是社会实践的展开形式,而社会空间又分为空间实践、空间表象与表象空间。空间实践是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和创造,体现了人对物质空间的感知;空间表象是空间实践产生的观念来源,也是社会成员共有观念的集体表象;表象空间是在观念影响下的社会成员在空间中的日常实践生活,也就是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生活关系。列斐伏尔的空间社会学阐释了空间与广大社会成员日常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描述了社会空间建设中人的主客体双重性,体现了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过程中空间变迁的人文意涵,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核心精神的重要价值。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乡统筹

城乡的二元分割是传统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城镇化发展引发了城乡空间的变迁,带来社会成员原有生活空间与空间权力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以人为本的城乡统筹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让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质化的生活条件。这一价值取向,建立在对人的平等尊重基础之上,有助于消灭城乡二元对立,实现农民、农民工向市民身份的转变。

城乡统筹一体化构建起了新的空间表象。空间是人们生产实践的环境,而人们也在实践中创造了新的空间。城乡统筹带来的社会空间更新,会引发人们新的空间实践,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以人为本的城乡统筹,要结合广大社会成员对社会空间变迁的感知与需求,不断完善城乡统筹建设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从而发挥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空间中的实践是在对空间的感知基础上开展的,关注空间建设中的人的感知与生活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是对本质意义上的人的尊重,让广大社会成员都有机会享有平等的资源与机会。

新型城镇化下“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生态文明的实践,不仅是保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也是保护人类本身。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从自然界的维度对社会空间理论的贡献与实践。

空间社会学阐释了空间的结构以及空间中人的能动性,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呈现了人类在地球空间实践生活的最佳状态与能动性的合理运用,是空间实践中人、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当前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带来的生态系统失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演绎着,人类切实地感知着空间变迁带来的影响,也体验着忽视自然规律的过度索取所付出的代价。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作为最终目标,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更为人类在地球这一空间的生活实践与后代发展建构了重大意义的空间表象。如何从建构的表象转化为人们空间实践的依据,改变传统空间实践形成的行为习惯是当下重要的议题。这不仅需要相关配套制度与机制的完善,更需要运用空间实践中广大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生活空间提供可能。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历史记忆,无论是节日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都不仅有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更展现着中国人的独特魅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传承倡导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在城镇化建设中关注文化传承,不仅是对人类生活的空间实践足迹的一份尊重,也是空间变迁过程中人们在岁月传承基础上新的实践创造。

宝贵的文化记忆记录了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空间实践的感知与劳动成果,要将空间感知作为城镇建设的指标之一,关注生活细节与空间感知的融合,一段文字,一点笔墨,一首歌曲,一块砖瓦,一个旧时的物件儿都可以是一段岁月中人类生活实践的记录。让当代人真实体验到不同城镇特色下的文化韵味,链接到历史长河中先辈的那份民族情怀,汲取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空间实践足迹留给后人的珍贵美德,为新一代的中国人带来文化传承的滋养,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持续创新空间中的代代传承。以人为本的文化传承,不仅要创新设计城镇空间,保护文化劳动成果,更要立足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在空间构建上尊重当地人的空间实践感知,在满足当地人生活需求的基础之上推进美丽城镇的建设发展。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