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城市?不同学科定义有别,但都能形成共同的认知。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则是城市研究争议不断、观点纷呈、话题常新的议题。在此笔者将以经济形态的历史更替为背景,以地理空间、经济空间和人文空间的渐次叠加为视角,从广度、高度、速度、密度、精度和温度“六度空间”来理解城市的内涵,进而为城市治理提供新思维。
广度和高度
城市的演化,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形态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广度的变化。城市是一个空间不断扩张的自然-人工综合体,突出表现为向农村蔓延,不断地变农村土地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广度延展,其根源在于城市作为文明的中心和创新的发源地,其辐射力一定会通过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口疏散、公共服务等形式传递出去并四向扩散。城市广度延展不一定就是摊大饼,不一定就是坏事,通过严厉的行政管制来人为控制城市空间规模不一定有效。城市广度延展的边界就是城市管理能力的上限,科学的城市规划、高效的城市治理才是把握城市合理广度的关键。日本东京可谓世界城市巨兽,城市空间扩张和人口规模在世界顶级城市中屈指可数,特别是环状多极布局在疏解城市功能、轨道交通在化解城市拥堵问题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城市在空间形态上还表现为高度不断提升,即城市越来越高。世界是平的,城市是尖的。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建筑技术、钢铁、机械等工业技术的支撑,城市成为高层建筑密集之地,摩天指数成为全球经济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在工业经济时代,城市地标通常都是直插云霄的高海拔、密集性建筑物,尤其是在城市化早期,更是像昂首雄鸡一样以此展示自己的雄心。这种高度不仅高耸入云的大楼示人,也以深入地下的多重空间资源引起城市决策者的浓厚兴趣。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将大大缓解传统的大城市病,同时也带动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产业链条的深化以及城市商业生态的变化。地下空间的利用既为城市管理提供新增空间资源,也对新空间的管理在产权、业态、技术、系统工程等方面提出新的难题。雄安新区以遥指未来百年的前瞻性进行超前规划,将地下空间开发列入城市规划重要内容。
密度和速度
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追求广度和高度,以广域化为特征,信息经济时代则以密度和速度取胜,呈现扁平化特点。
密度是城市含金量的重要指标,是城市多重网络叠加的表征,它不仅反映城市基础设施网格化布局的完整性、公共服务可达区域的完善性,还反映出城市社会交往、经济交易的高频率和高效率。传统经济中,城市密度主要以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网络等物理空间的密集度为指标,是原子的密度;受制于信息不充分和交往不便利,城市社会网络还未充分发展,即以个体人为单元的人际空间密度很稀。到了新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和快捷的交通工具,不仅在物理空间的流动更加便利,网络空间更加快了人际沟通,以比特为单元的流动空间叠加于以原子为单元的物理空间和以人为单元的人际空间(或称社会空间),城市变得更厚重了,以此为基础,物流网络和交易网络催生了新型经济形态、产业生态和商业样态,经济空间的密度也大为增加。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同时移动支付、云计算、物流、网络营销、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衍生出新经济生态网络,杭州已成为我国的“电商之都”和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在信息经济带动下,杭州经济高速发展,大有成为第五个一线城市的态势。
城市竞争时代,速度成为反映城市竞争力重要的结果性指标。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奔跑,为竞争人口、争夺人才而奔跑;为招商引资、科技创新而奔跑;为提升品质、优化环境而奔跑。不发展就要落后,发展慢了就要掉队,一旦松劲,后起追兵瞬间超越。中国城市版图中,四个一线城市光彩夺目,在更为耀眼的北上深对比下,广州略显暗淡;第二方阵的十多个城市,你追我赶上演精彩大戏,“新一线”、“强二线”、“国家中心城市”等概念频出,都是突出一个“快”字。在几个以“快”取胜的城市中,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服务,成为城市崛起乃至争先抢位的攻城利器。特别是信息技术支撑的共享经济充分配置各种资源,快速匹配各种需求,高频率交易在多维空间能够共时达成,成为引领城市经济新潮流。武汉、成都、南京无一不是科教强市,专利数、技术成果转化率均位居前列,连弱二线的合肥也因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身价倍增。
精度和“温度”
智慧经济是信息经济的升级版,智慧经济时代的城市把精度和温度提上日程。智城市,惠民生,已经成为发展智慧城市的共识。
精度,是治理城市超大规模发展的第一要求,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核心指标。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绣花不是简单的手工劳动,而是在织就一件艺术品,需要的是精心细致,更需要审美追求。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所承载的功能愈加复杂,在基本面上,城市“生命线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和多流汇聚(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交通流、人口流、商务流、资金流等)需要精确监测和科学管理;在前沿面上,城市要引领潮流,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人才、资源,需要在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花大力气投入,在城市治理的理念和方式上借鉴世界一流城市经验,在城市治理手段和工具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国情市情,创造性实践,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环境品质精致化。杭州精神提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精致作为城市精神的提出,国内少见。
有“温度”是城市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体现。城市不仅是建筑物的聚合体,更是社会人的集聚地,是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地方。城市不仅要有竞争性、发展性和有序性,还要有包容性。多样性孕育稳定性,也催生创新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生活于此;城市是还多元文化碰撞、多种价值观交织,甚至是多种族、多宗教混杂的空间。包容性城市不仅让穷人生活有尊严,富人有担当,城市更和谐、更安全,也能形成城市共同家园的认同感,促进社会进步;开放体现的是一种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开放能使自己学到更多未知,学会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学会不同方式处理问题,只有开放才会让城市丰富多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时,这种包容和开放也具有反馈功能,它为创新提供机会,为把握世界城市脉动获得感知。但凡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都是有“温度”的城市,能够包容社会众生,喜纳四方宾客。
精度和“温度”是当前多数城市需要着力之处,城市精细化管理虽多有重视,但方向发生偏差,不以“温度”为目标的精度只会南辕北辙。精度实现品质,品质包含“温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精度和“温度”的结合在于营造城市人文空间。
总之,城市随着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成为地理空间、经济空间和人文空间渐次叠加的复合性空间结构:有广度的城市容纳了更多人口,有高度的城市堆积了更多水泥森林,有密度的城市集聚了高频的经济活动,有速度的城市创造了无数的科技成果,有精度的城市保障了城市运行的安全有序,有温度的城市富有人文气质。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