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以文化之道引领城市建设

2014-08-25 09:24 来源:文化产业规划研究

城市文明与大学的发展

大学作为重要的学术和教育机构,一直与城市的繁荣兴衰紧密相连。

大学最初就诞生于城市之中。古希腊的雅典学院和中国的稷下学宫是最早的大学,它们吸引了当时众多的知名学者,使所在城市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大学诞生于城市之中,因为城市是能够为大学提供安全、稳定和充分的居住场所、食物的唯一可能的场所。

而城市也从大学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获得了很高的回报。虽然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一些大学主要处在一些小城镇,如牛津、剑桥等,但大城市对大学显然更具有吸引力。不仅是因为大城市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因为大城市存在更多的有知识的文化、政治精英,可以为学者之间的互动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17世纪以后,大城市创办的新大学数量快速增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而城市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也吸引了学者们开始广泛参与城市和社区事务,从传统的形而上的知识探求转向现实观察、对策探寻和理论体系建构的新型学术实践活动。

近现代社会科学学科包括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者们对城市问题的关注。

迈入21世纪,城市与大学之间共生共荣关系更加紧密。城市是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心,世界上大多数的创新都发生在高度国际化的世界都市地区。世界城市具备的优越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推动一流大学繁荣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大学所具备的强大的知识与技术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则为世界城市贡献了优质的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引领

信息化和城镇化相互融合,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突出特点,也是应对和解决当下日趋严重的城市病的重要思路。

在此背景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但智慧城市的概念、形态、模式和标准等一直没有解决。智慧城市是制造需求、引领消费的最重要领域,以往只有信息、数字、光纤等硬件。

只有把硬的技术与软的文化整合起来,才能形成和制造社会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形成大的跨学科交叉合作,把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效应,共同策划、制造需求,并创造新的发展模式。

信息化加上城市科学,才是智慧城市。

过去的问题是技术和文化没有整合,只有技术没有文化引领,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出了很多问题,这是需要吸取的教训。现在智慧城市很热,但缺乏总体规划,多处于零打碎敲状态,文化特色和创意也较为不足。

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否则就没有灵魂。

这个工作须由文化专家来承担。智慧城市建设的层级,是人文社科专家先做规划,接着是各管理部门协调配合,最后是技术团队来实现功能。具体说,是先由城市科学研究专家从城市规划、发展战略、创意设计入手,首先进入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为各种产业技术的运用预留出充足的空间,然后才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相互协作,在执行中加入技术。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各种成熟的产业技术由此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成为推进我国城市精明增长和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持系统。


4/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