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城市更新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地下空间开发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迈向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新阶段。随着BIM、GIS、数字孪生、智能建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地下空间在互联互通、节能环保、智慧运维等领域也面临技术迭代。推动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城市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10月1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地下空间规划分会雄安新区地下空间专题研讨及学术调研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协办,地下空间规划分会委员及来自国内相关单位的近30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
学术研讨

陈志龙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地下空间规划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专题研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地下空间规划分会主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陈志龙主持,邀请了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丽伟、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室主任房明两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

张丽伟 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张丽伟副总工程师做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技术支撑的探索”的报告,介绍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全生命开发周期中的创新实施经验。包括通过大师领衔,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启动区地下空间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以其为抓手落实上位规划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关注互联互通、整体开发、竖向协调、轨道交通四大方面,科学支撑规划条件出具;在方案设计阶段增加“地下空间专项审查环节”,将单一审查转为“审查一对接一协调一纠偏〞闭环服务,推进审查方案落地实施效率;整合已建和在建建筑、桩基设施、市政管线、设施要素,构建地下空间城市管理系统。

房明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室主任
房明主任做了“基于TOD与“站城融合”理念的地下空间规划:以雄安国贸中心为例”的报告,以新区首个大型TOD综合体——国贸中心为典型案例,介绍了4.0时代枢纽类空间的站城人一体化的立体城市空间建设实践。他着重介绍了雄安国贸中心的设计要点,包括地下各层功能交通景观功能组织的要点,“地下交通层+城市活动层+地面街区”共融的活力空间的创新组织方法,地下空间智慧、韧性、绿色协同的创新技术,集中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地下资源集约、高效、人性化利用的最新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梅耀林总经理,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赵毅副总经理,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农兴中总工程师,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吴克捷所长,华中农业大学邵继中教授,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顾新副总规划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黄昊副总建筑师,西南交通大学于洋教授、袁红教授等与会专家均结合自身经验交流了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思考,并围绕地下空间安全韧性建设、地下空间分层动态确权、地下空间联通协调实施、地下空间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由陈志龙主任委员总结指出,雄安新区的地下空间代表了最先进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理念前沿样本与实践思路,希望各位与会专家积极思考总结并推广,利用好地下空间规划分会这一学术平台,加强合作交流,为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实地调研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调研了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环廊、雄安城际站与国贸中心片区,系统了解了雄安新区典型地下空间的建设情况以及前瞻规划理念、高效建设模式、技术创新亮点,实地感受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对提升地面环境品质的巨大价值以及未来站城一体化地下超级枢纽的复杂性与创新性。大家在实地场景中对超大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管理体制、工程技术前景与挑战开展了热烈的交流。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地下空间规划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