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朱子瑜:新发展理念的雄安规划实践

2020-12-14 10:43 来源:规划中国

导读

2020年9月2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伴随·成长”主题活动顺利举行。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一、设立雄安新区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雄安新区要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为了做好这几件事,中央在任务书中明确指出,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来做好这件事情。

世界眼光——世界共识: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以地球家园的情怀,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吸收世界城市化历程中已有的重要共识,遵循《新城市议程》、《北京宪章》等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纲领性文件。

国际标准——国际领先:集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领域的先进理念、标准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经验,并形成可以推广的雄安标准。

中国特色——中国故事:以中华智慧,提中国方案,聚中国力量,解世界困局。中国传统文化能否继承,文化传承、文化自信能否表达,中华审美能否在新区得到落实。

高点定位——时代标杆:是全面贯彻“五大理念”的示范,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体现国家战略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榜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是体现雄安质量的传世之作,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

二、新发展理念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实践

(一)生态优先

· 全层次的生态格局构建与保障

生态优先要求下把全层次的生态格局安全构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雄安新区的设立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步骤。北京南面有环首都圈,也有燕山的生态保护带等要求,所以保育“华北之肾”是雄安新区规划要坚决执行的一项任务,要保护白洋淀水质。另外,在新区范围内要为构建连通山海廊道的体系贡献力量。在新区里怎么处理?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所以建构了“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一淀”即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三带”即建设环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九片”即建设九片大型森林斑块,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多廊”即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

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布局建立

首先是保障新区总体蓝绿空间占比70%。考虑到未来森林城市的标准,我们希望整个新区的蓝绿空间稳定在70%,这就要求严格控制新区城乡建设用地在30%。众所周知,雄安新区是继深圳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新区的面积和深圳差不多,深圳是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是18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建设的初衷是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的新区建设,不是再建一个深圳,当然更不是再建一个石家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所以要严格控制新区建设用地面积在30%以内。

对于雄安新区的起步区来说,国土空间规划的建立要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和保障城市生态建设用地。在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做1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在生态优先国土空间布局的要求下,对所有的非建设用地划定生态空间管控单元,并且给出了详细的控制指标。主导生态功能、生境类型、植被、水体,游憩设施、生物栖息特点等都纳入到了生态单元中加以控制。

(二)绿色发展

顺应自然的空间格局塑造

绿色发展在具体方案中如何贯彻?顺应场地条件非常不容易。因为新区的“七通一平”,这次文件里专门提到要顺应自然规律,要利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现有场地,用高地、优平地、留洼地。优先利用地势较高的区域,集中布置城市的建设区;利用科学适度的工程手段来处理不高不低的地区,尽量多留些洼地融入雨洪调蓄功能,构建多功能的生态湿地体系。比如在优平地上,垫架结合、集约营城。垫架结合,通过地下空间实现防洪标准,土方实现就地平衡。

另外,顺应自然能否形成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建设空间之间协调的关系。新区选址在白洋淀边上,所以白洋淀显然是规划方案里非常重要的主题。在雄安规划初期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宜望淀、慎临淀、禁入淀。白洋淀一寸都不能占,邻淀地区要非常慎重,布置分散灵动,城淀共融。只有在退到白洋淀之后的地区才可以建设宜望淀的设施,高效紧凑地发展城区。禁入淀即是原生保护,淀区严控。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后头方案基本顺着这个思路。

顺应自然的空间格局是构建蓝绿交融、水城共荣的生态骨架。蓝绿空间给城市带来了良好的通风廊道。白洋淀地区非常热,所以通风廊道非常宝贵。另外,蓝绿空间也为城区排水防涝提供了水空间。如下图,左边是起步区排涝组织,右图是起步区五十年一遇的积水范围,城市非常安全。地形是按每个组团、每个现有高地基础上做龟背处理和叶脉式蓝绿空间设计,提出“生态调蓄”为主体的排水防涝体系。

顺应自然的空间上落实海绵城市。每个地块都有年径流总量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空置率等可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构建以园为纲的起步区城市公园体系来顺应自然的空间格局。有公园的城市比比皆是,但是公园的布局、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空间的布局真正做到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的确实不多。雄安起步区有限的绿地系统和有限的绿地空间与带状组团式的空间完全吻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以上目标。

综合施策的绿色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要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北京到石家庄的城际铁路会穿过雄安新区,怎么穿?集中在地下起步区的重要路段有两个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际火车站,为保证20分钟到达大兴机场、30分钟到北京提供了有利条件。100万的城市建轨道的原因是为了落实区域轨道化,做到轨道通勤门到门1小时的能力。下表是区域轨道网的密度对比。雄安新区比斯德哥尔摩、穆尼黑稍差,但可与哥本哈根一比。

综合施策的交通如何做到打造绿色交通体系?雄安规划中提到起步区的绿色交通达90%,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未来的雄安能否做到起步区私人小汽车10%出行率须付出努力。根据中央批复的规划,起步区20%的轨道交通,25%的公共交通,50%的慢行交通必须做到。

第一,科学规划路网密度。起步区的路网密度达到10-15公里/平方公里(含慢行专用路),合理设计道路宽度。为什么是10-15?为什么之间不给一个数据?一个城市给一个数据对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园区的路网密度是8.5,社区是9.0,但是街区给到10远远不够,所以在控规里并没有统一的密路网的指标,是给到用地功能上。用地什么功能,就要求什么样的密路网。比如街区、社区、园区都要给到详细的密路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路网。

第二,地面公交。布局“快、干、支”三级公交网络,智能运行。雄安启动区公交专用路+专用道的网络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落实到干路系统中。另外,深入社区的公交支线要通过智能服务提高,设置需求响应式公交。

第三,绿道系统。要为慢行做充分的准备,要有区域绿道、社区绿道、城市绿道,只有这样大家才不用车,落实“区域绿道入城市,城市绿道入社区”理念。

第四,停车系统。要改变一味提供停车设施的习惯,区别对待停车设施。首先居住区配套,保障居住区停车设施的配套要求,限制就业和商业类建筑的停车配建指标上限。降低上限,大家不一定要开着车去吃饭,开着车去上班。要合理考虑医院等大型公建的停车设施,这关乎民生,要保障供给,要禁止所有市政道路内的占道停车,通过立体停车的方式解决停车不足的问题。

· 混合共享的城市空间

第一,用地集约。起步区坚持疏密有度、合理分布,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人口密度,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高效的城市发展格局。起步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地上建设规模约为1亿平方米左右。

第二,用地综合。明确用地主导功能,实行用地功能弹性管控;布局综合功能用地,弹性应对城市发展需求;全面推行土地混合利用,提升城市活力。

第三,空间复合和业态叠合。鼓励建筑功能、业态在水平和竖向空间上的分层复合,充分利用不同层高、位置带来的私密性、景观等差异,实现空间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设计融合。通过不同设计手法,实现景观丰富、功能多样、蓝绿交融的城市空间。

(三)文化传承

· 营城理念

方正形制是中国数千年来“理想城”的城市原型,在后来的实践当中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华北地区。轴线是东西方城市构建城市空间秩序的经典方式。中国特有的城-郊-野“三位一体”的整体规划观,整体生成—区域之气象、城镇之风貌、园林之韵味。“三山五园”和南苑地区是北京重要的组成部分。2016年的北京总规里有了“三山五园”,现在的总规除了“三山五园”还有南苑的内容,所以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城-郊-野一体的重要性,这是中国传统的智慧。起步区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体现对称、街坊等中华传统经典建筑语言,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图、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城市空间意象。

一方城包括方城的尺度,将中华传统营城“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人性化尺度理论与现代小街区密路网城市的研究成果有机结合,确定舒适宜人的地块、邻里、街坊的尺度。

两轴线是城市的两条轴线,南北中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突出中轴对称;东西轴线是串联起步区重要节点的绿色项链,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廊道。

五组团是“北城” 布局5个功能完善、疏密有度、规模适宜的城市组团。

十景苑和百花田构建“一核、两带;两片、四点”的生态景观结构。北城、中苑、南淀,中苑中有滨河景观带,也有现代化的都市农庄等。

千年林、万顷波,充分利用环城林带、湿地空间,构建区域绿色生态脊柱,缝合起步区和容城的蓝绿空间,并置入游憩运动场所,打造城市森林景观走廊,衬托展示起步区北部界面城市风貌和天际线。

· 城市风貌

中央批复了关于对雄安新区风貌特色定位的三句话,即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为了体现风貌特色,起步区规划上有几个举措。

一是平缓舒展的整体形态。明确起步区基准高度,城市整体高度平缓舒展,局部错落有致,城市一般地区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

二是韵律起伏的整体形态。以突出城市中心结构和天际线塑造为重点,对城市建设高度进行分级、分区控制,在城际站点周边、金融岛、组团中心等局部地区适当布局高层,形成轮廓舒展、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

三是强化密度分级分类管控。起步区开发用地平均建设容量10000平方米/公顷左右,在此基数上统筹平衡不同地段开发密度,形成分级管控,形成生产空间紧凑高效、生活空间舒适亲切、生态空间开阔舒朗、整体疏密有致的城市密度格局。同时,综合考虑区位、业态、交通和资源条件,分别确定不同功能开发强度。

· 文脉传承与乡愁记忆

保护与利用文物古迹。空间是多重时空信息的叠加,规划初期,雄安开展了全面的文物普查,将文物古迹、遗址古建、乡愁元素等都予以保护,并结合开放空间系统设计合理展示利用。

保留乡愁记忆。根据各村庄的现状遗存特征甄别出能留存村庄历史印记的碑、庙、古井、古树、古宅以及生活印记的老物件。根据各村所有遗存的差别,在用地上分为“原址保护、异地重建、村址公园”三类落实。下图叫“乡愁点的调研”,是在朱大师的指导下完成,走遍了大街小巷,为以后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历史文化保护。严格保护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以及其他重要文物遗存;重点保护和利用代表性历史遗存;结合历史遗存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结 语

雄安新区规划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描绘理想城市建设的空间范式。以绿为底、以园为纲、以文为魂的具体做法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尽量在规划中用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

报告整理:张园;校阅:陈振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