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学会声音 > 正文

石楠 | 百年

2021-07-26 11:25 来源:城市规划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七月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作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的重要标志,这一历史时刻必将彪炳史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经济上的小康,而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在经济发展领域,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人居环境领域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象征,城乡面貌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不仅人均住房面积、基础设施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环境品质明显改善,城市从增量发展为主,转向增量发展与存量提升并重的阶段。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取向。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并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的城乡规划教育也从吸收引进起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城乡规划学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中贡献了积极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实现小康,而是惠及全体人民、全国每一个地区的新格局。从精准脱贫攻坚,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是着眼于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重大举措。在规划专业涉及的领域,摆脱平均数掩盖的大多数,打破制度约束,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中西部地区一亿人就近城镇化;改变千人指标下的不平衡、不方便、不满足,实行以用户为核心的完整社区、生活圈规划、以人民满意度为标准的新规划模式;从以地生财、资本导向的开发模式,转向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的人本逻辑;从聚焦人居环境的蓝图式愿景,转向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全龄友好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范式——规划师们脚踏实地践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承诺。


图片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物质财富的丰富,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水平、实现社会治理能力新高度和现代化价值理念新提升。为了实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目标,规划师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积极开拓创新,保持历史耐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他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他们从物质空间设计转向精神家园营造,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自豪感;他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们转变工作思路,深入基层社区,把握人民需求,依靠人民做好规划,从传统的管理逻辑转向治理逻辑;他们超越技术权威、部门权威、行政权威,朝着以公平公正为导向的法治权威、以公共利益为前提和社会公约数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前行。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伟大目标的重要时刻,重温党的重要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正是规划行业的座右铭。

本刊执行主编   石楠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2021年第7期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