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从多伦多到波特兰:搭建共识,创造理想城市的基质

2014-10-16 09:22 来源:市政厅 作者:饶富杰

1998年以前,多伦多市的行政面积远不及今日。旧多伦多市与周边五个城市共同构成多伦多都市圈(TorontoMetropolitan)。旧多伦多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大量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排列在街道两边;它也有最强的经济实力,是加拿大金融中心。这座城市推崇相对较高的商住密度,提倡更便利的公共交通。与之相反,周边五座城市推崇超低密度的商住开发,偏好私家汽车的使用。

为缓解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运营理念、协调跨市域的城市公共事务,六座城市发起成立了“多伦多都市圈区域政府”。1998年,安大略省省政府推动行政层级精简,取消“区域政府”层级,促成六市合并,组建起今日的多伦多市。理论上,此前跨市域的城市公共事务将得到更高效的处理。同年,简。雅克布斯(Jane Jacobs,《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作者,晚年从纽约迁居多伦多)坚决反对多伦多都市圈的“六市合并”。她的核心理由是:城市合并后将严重损害社区与城市自治,造成尖锐的社群对立。这一次,她的声音被无情淹没。

雅克布斯的预言不幸成真。2010年市长选举中,支持史密斯曼的选区边界与1998年前的行政区划图上旧多伦多市的辖区高度重叠(下图中蓝色边框所勾勒的区域)。可见,“六市合并”不仅未缓和旧多伦多市与周边郊区城市的矛盾,反而诱发了“多数的暴政”。代表郊区意志的福特市长成为多伦多内城居民的噩梦。

旧多伦多都市圈的城市构成

福特市长的闹剧,只是北美城市运营过程中“缺乏共识”的一个极端案例。大量民众并不满意正式民主制度下的公众参与,从最初的投票,到后续的公众听证会。因讨论的过分延宕造成成本的增加,公众参与的程度越高,城市公共事务所需的讨论时间就越长,对立双方的意见也会越极端。城市似乎丧失了形成共识的理性能力。

结合广泛的基层民主实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Innes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运营模式:共识搭建(ConsensusBuilding)。与北美主流的城市运营模式不同,“共识搭建”反对将城市运营看作公民与政府在正式制度下的双向互动(譬如公民回应政府施政的提议),而是推崇公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一同协商并影响公共决策。在“共识搭建”模式下,城市运营并非简单的基于民主政府的正式权力,而是将政治权力广泛分散到社会中(Innes & Booher, 2004)。

2/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