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柳肃:城市更新与记忆场景的保存

2023-01-13 10:44 来源:人类居住

文图|柳肃(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1.jpg

▲  福州三坊七巷

城市更新是今天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过去城市化过程中的大规模新城建设已经基本接近尾声,而城市中遗留下来的大量老旧区域则亟待改造和更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有大量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等。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历史文化,这是摆在我们城市规划学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当城市更新遇到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段的时候,这一问题更是显得尤为迫切。好在人们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在今天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过去那种一味的拆旧建新的做法正在逐渐被遏止。但是在现实中,破坏历史文化的事情仍然还是在不断地发生,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2.jpg

▲  三坊七巷中的衣锦坊

保存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记忆

我有一位朋友家里失火,虽然是水泥建筑,房子没有被烧掉,但是家里的家具、电器、服装等全部被烧光。他家有钱,烧掉这点财产不太在乎,他说他最伤心的是家里的老照片全部被烧掉了,他再也看不到他所怀念的过去的家人了。这让我想到,城市里的老街区老建筑就像家里的老照片,它是我们的感情所寄。我们山珍海味日子过得再好,但时不时要翻出过去的老照片来看看。看看自己过世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看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小时候……同样,当我们回到我们曾经上过的小学、幼儿园的时候,看到那些自己熟悉的老房子,会觉得非常亲切。如果这些房子都没有了,完全变了样,我们会感到很失落。这就是由人的记忆所延续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淡漠和消失,相反只会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强烈。人们从小生活过的小街小巷,会在脑海中留下永久的记忆。几十年后当人们再次回到这里,如果还能看到当年的场景,那种心里的愉悦感是无法比拟的。仅从人的最普通的感情上就可以理解,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保留着城市里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它们就是一种历史的场景。

3.jpg

▲  北京钟楼周边的老街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建筑上的新建和保留的关系,实际上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新建的建筑当然舒适方便,这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人们对住惯了的老房子和天天行走的老街巷有感情,这是精神上的需求。我们有时候说某位领袖喜欢穿旧衣服、用旧家具,是节俭的典范。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这是一种心理习惯,用惯了的东西有感情,喜欢。老建筑和老街巷也是如此。

4.jpg

 北京胡同

那么怎样才能既满足人们对于舒适的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满足人感情上的需要呢?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困难的问题,但就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把老建筑修好,作一点内部改造,安装现代水电设施,完全可以和新建筑一样过着现代化的生活。本人在日本亲自参加过老旧民居的修复改造,一栋两百年历史的木头房子,里面装着非常现代的空调设备,装完后天花板一盖就看不到了,室内照样古色古香。厕所里装着现代的抽水马桶,完全不影响这座建筑的历史感,而又过着现代的生活。当我们走在意大利的古城中的时候,满眼看见的都是几百年的老房子,而里面过的都是现代生活。能够既保留历史,又过上现代化生活,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5.jpg

▲  日本老旧民居内部安装现代设施

我们说保存历史建筑,并不是说所有的老建筑都要保留下来,要保留的是那些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有价值的建筑。何谓有价值呢?一是历史价值,那些与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建筑,作为历史的纪念物,这就是历史价值当然是要保存的。二是艺术价值,一座建筑在它的造型和装饰上,体现了某一个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这就是艺术价值,这种建筑肯定也是要保存的。三是科学价值,某座建筑在结构和材料等工艺技术上有着特殊性,代表某个时代的技术特征,我们今天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这就是科学价值,这样的建筑也是肯定应该保存的。以上几点也就是平常我们衡量一座建筑的文物价值的几个基本尺度,用这几点来衡量就可以判定它是否有保留的价值。并不是老城老街上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保留下来,留下来的只是有保留价值的。一个老街区中哪怕保留有一座老建筑,那也是保留了一种历史的场景。

6.jpg

▲  长沙西文庙坪牌坊  图|田长青 摄

保存历史环境,留住文化景观

我们说保留城市的历史,不仅仅是保留历史建筑本身,还要保留历史建筑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历史环境。周边的建筑物、山水风景或者农田菜地,这些环境因素既是历史本身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性的景观。

长沙清水塘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毛泽东早年革命的时候租住的长沙郊区的一栋独院式住宅。这本来是一座很有意义的纪念建筑,它是大革命时期中共湖南省湘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当年毛泽东以教师的身份带着妻子杨开慧和家庭租住在这里,同时开展革命工作。这里应该说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妻的真正自己的家。韶山是他父母的家,是他读书以前孩童时候的家。这里是他和杨开慧结婚以后自己的家,而后来他上井冈山,杨开慧牺牲,所以还只有长沙清水塘这一个地方是真正毛泽东和杨开慧两口子的小家。这当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确实这里也较早就被列为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许正因为是很重视,所以很早就把它周围邻近的建筑都拆掉了,留出了一大片保护范围。只剩下了这孤零零的一栋建筑,周围树木花草配置得像公园一样。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有一次回湖南来到了这里,他说“我的邻居呢,他们哪去了?”人们只注意了保护这座建筑本身,而没有保护好它的历史环境。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环境已经被改变了,他记忆中的一些东西已经丧失了。

7.jpg

▲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

还有早年毛泽东、蔡和森他们创办新民学会的旧址,也是长沙城郊外的一处农宅,过去周围都是农田菜地。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已经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因为这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即使是划出了保护范围,也只能是在建筑的周围保留了可怜的一点菜地,而挡不住周围楼房对它的包围。

8.jpg

▲  长沙新民学会旧址

同样还有湘乡县的东山学校(古代是东山书院,近代以后改为学校,现在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毛泽东早年读书求学的地方。这座古代书院有一个极其特别的环境,是其他古代书院所没有的。一道圆环型的围墙,围墙里面有一条圆环形的小河,环绕着一个小岛,书院就在这个岛上。有石桥跨过小河与外界连通。圆形围墙的外面就是大片农田,这里我四十多年前就去过,当时的环境记忆犹新。远远的东台山下,大片的农田中间孤零零一座圆形围墙围绕的书院,周围很远都没有房屋,那种景色真美。但是我前两年再去的时候,那里已经变成城市和街道了。我们一直在街上走,看到一座大门“东山中学”,我说不对,不是这里。他们告诉我是这里,是在里面。果然,进到东山中学里面才看到了那一道圆形的围墙。围墙里面倒是没有变,小河、小岛、石桥、书院,都还是原样,因为这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原样保护着。可是围墙外面就完全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原来大片田野中孤零零的一座书院,现在不仅被包围在城市中,而且被包围在一所中学里面去了。

9.jpg

▲  湘乡东山学校

10.jpg

▲  东山学校外围

前两年我在做长沙的一处重要历史名人——黄兴故居的保护规划。黄兴是辛亥革命时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人物,其故居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出身在长沙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其故居是在大片农田之中的一个独立庄园,周围还环绕有护庄河。就在我们做它的保护规划的时候,看到长沙县的未来城市发展规划,新城区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地方也会变成市区。于是我在保护规划中要求留出尽量大的保护范围,在周边保留尽可能多的农田,让后人能够看到农村的场景。不然以后来参观的人们会以为黄兴是出生在城市里。

11.jpg

▲  长沙县黄兴故居

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过去共产党闹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而今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在保护历史建筑的时候常常是“城市包围农村”。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破坏,不仅仅是让人失去了记忆和感情,有时甚至还会误导历史。所以我们要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还要尽力保护它周边的历史环境。

本文刊载于《人类居住》杂志 2022年 第 1 期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