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学会声音 > 正文

【年会建言】城镇化进程要特别关注空间分异和阶层分化

——基于“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论坛发言整理

2014-12-25 17:5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引言

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的热情高涨,规划界学者也发起了新一轮研究城镇化的热潮。如何贯彻落实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思想,改变既往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城市发展模式单一等严重问题,深入观察和分析互联网电子商务、高铁、商务楼宇开发等对城市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使城镇化战略做到因势力导、趋利避害,是未来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城镇化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引导城市中心区的衰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等给城市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中心区曾经是人们的第一购物选择,是销售、交易最为活跃的地方,然而随着近年来淘宝、携程等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与繁荣,城市中心区的实体空间消费陷入了困境。淘宝每天的交易额大大领先于在全国几百家分店的沃尔玛,携程每天的酒店预定数量超过任何一家实体酒店,由于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便捷以及相对于实体空间更大的优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交易。

因此可以预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除了对相应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之外,还带来了职业的瘦身,如部分银行柜员失业,实体商业空间的衰落以及职业瘦身等综合因素带来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落。以上海为例,2012年上海各大商场销售额同比下降9%以上,南京路、徐家汇等核心商圈的商品销售量连续五年增速放缓,“十一”黄金周各大商场的销售量较2011年下降5%~10%。众多的现实数据证实即便如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地区,也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走向衰路。

二、高铁效应推动城市之间更亲密,但导致社会阶层之间更疏远

中国的高铁建设自2008年以来飞速发展,运营总里程数、平均运营时速都已是世界第一,预计至2020年,“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将使高铁站点覆盖全部省会城市。高铁的飞速发展无疑带来了城市的繁荣,顺畅的交通流给高铁沿线城市带来了相应的资金流、信息流,时空距离的大大缩短更是促进了城市间的交流以及区域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还带来了相应的社会空间变化。

通过对沪宁高铁走廊一年多的实地调研和1000多份问卷发放,发现高铁带来的城市间紧密联系使城市的边界日渐模糊,区域逐渐一体化,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要素流动的强度、速度和广度也大大提升。以沪宁走廊为例,从南京到上海,平均7分钟一趟列车,高峰时间1~3分钟一趟,交通同城化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社会关系网络化和功能空间组织区域化使区域隔阂日渐消失,尤其是跨城通勤模式,更是带来区域、社会一体化。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高铁“流空间”削弱社会隔阂的同时,却由于高铁自身的特点,又重建了新的社会贫富阶级分层,带来了新的社会隔阂。借助高铁带来的交通、资金等优势,高铁沿线往往会进行新城的建设,并以总部经济、商务金融等精英空间场所为主。由于高铁较高的交通费用,乘坐高铁多为企事业、技术人员等精英阶层的代表,因此高铁带来的沿线空间反而成为了精英场所。这又重建了新的贫富隔阂。因此,在进行空间治理时,不仅要关注经济地理空间,更要关注社会空间,进行管理理念以及治理方式的革新,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空间。

三、商务办公大规模空间值得警惕

通过对宁波这座长三角二级中心城市的调研表明,随着这些年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的商务楼宇规模迅速扩张,其空间聚集已经由传统的三江口核心区向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鄞州南部商务区、国家高新区核心区拓展,与此同时,江北、镇海、北仑等各区级发展主体也均在大力推进其商务办公空间的规划建设。商务办公楼宇的发展,推动了宁波主城加速由传统的制造业中心向现代商品流通与生产服务中心转化,加速了中心城区从传统商业中心区向商贸商务混合功能区转型。统计显示,截止至2012年12月底,宁波现有存量商务楼宇287幢,商务办公面积为809.82万平方米。在建、拟建商务楼宇106幢,商务办公面积416.07万平方米,存量、在建、拟建商务楼宇合计已超过1200万平方米。加上各区规划新增的商务办公面积800万平方米,宁波城市未来商务办公总的供给量将远远超出同为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波士顿、费城等城市的发展规模,甚至已超出香港、新加坡、芝加哥等全球城市的发展规模。超量供给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总体空置率的高企和物业价值的贬值。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宁波城市存量商务楼宇的总体空置率高达20.1%,远超同期亚太地区主要城市10%的合理空置水平;与同期亚太地区主要城市甲级写字楼相比,宁波城市优质商务楼宇租金水平差距同样明显。

未来,宁波商务办公市场的发展必将受到崛起中的全球城市上海,地位高于自己的城市杭州、南京以及与自己同级别的城市苏州、无锡等的挤压,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商务楼宇空间资源的低效使用与物业价值的下降,带来商务办公市场的巨大风险。

四、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一)尊重“个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选择权

传统规划领域的理论认为,城镇化是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人口,将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将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但从新型城镇化来看,首要的是人的城镇化,是个人对空间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发展与空间形态相匹配、统筹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良好的社会治理是新型城镇化的四大要求。人们总是追求相对高的利益,并会选择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迁移和集聚,城镇化过程因此形成,所以个人的选择才是城镇化基本的、可持续的动因。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首先要尊重个人选择,并尽可能扩大个人选择的空间,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政府干预,才是合理的规划和协调。

(二)以文化为载体推动城市中心区的复兴

为应对城市中心区的困境,必须通过挖掘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文脉,文化特色,并进行创意塑造,使城市中心区不再单单成为一个购物、交易空间,而是一个承载着城市记忆与文化的复合体。人们除了购物之外,更应能体会到一种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气息,所以,优秀、特色的城市设计成为城市中心区复兴的关键。与此同时,城市中心区更应配套环保低碳,绿色步行体系,完善的医疗教育系统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人们来到城市中心区并不只为购物,而是为了生活。

(三)建立和完善城市商务办公市场预警系统

城市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区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网络化、快速化发展,未来高等级生产服务职能通过功能网络将更加容易地向更高级别的中心城市集聚,形成强烈的极化效应,因此其商务办公空间的供给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对宁波而言,即使未来在北仑国际大港和梅山保税港区的发展带动下,其在国际贸易、港航物流、金融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将会有较大的增长,也还是需要有一个逐步培育的过程,商务办公空间的供给不应过快过散。有鉴于此,有必要建立完善城市商务办公市场预警系统,促使商务办公空间的规划布局、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协调,形成商务办公空间与商务楼宇市场的良性发展格局。

(执笔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陈明。基于记录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