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城市推荐专题-爽爽的贵阳-生态贵阳 > 正文
贵州之贵,“贵”在生态,“贵”在山水,“贵”在人文。如今,贵州贵安新区的建立,将致力打造一座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最美城市。
贵安新区之“绿色使命”
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
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21个乡镇,其中直管区47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全为农村。这里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依山傍水,山苍木秀,水活石润,贵安新区及其周边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等22处。同时,贵安新区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近93%的面积位于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上游,近72%的面积位于红枫湖汇水范围,生态环境高度敏感。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贵安新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事关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要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2014年2月19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安新区视察时强调:“中央提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定位和期望值都很高,务必精心谋划、精心打造。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为新形势下新区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望。
贵安新区在开发建设中,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坚持产城景文融合互动,坚持不“摊大饼”、只“蒸小笼”,多给自然“种绿”,多给生态“留白”,让绿色化全方位融入“四化”,探索建立最安全的生态制度、发展最绿色的生态产业、构筑最可靠的生态屏障、弘扬最健康的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山水田园生态城市样本。
贵安新区之“绿色规划”
建设“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
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谋划整体发展格局,立足山、水、田、园、林等绿色生态资源,贵安新区科学划定水源、森林、滨湖湿地、基本农田、生态治理、风景名胜6个保护红线区与城镇开发边界,严格实施占比46%、33%、21%的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空间管制规划和占比5%、29%、46%、20%的高强度、中高强度、中低强度、低强度开发的土地使用强度控制规划,牢牢守住占新区总面积80%,约1430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让新区2626个山头、14条河流、131个湖泊、515个水塘、219个地下泉眼成为珍贵的名片。同时,贵安新区坚持精细开发、精明增长,创新发展模式,追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追求城市便利性与宜居性的最佳平衡点,追求城市面积、容积率与人口规模的最优比例,建设“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
在规划上,贵安新区尤其注重城市风貌特色化,编制新区城市风貌导则,形成生态都市、现代产业、湖光山色、屯堡田园4类风貌区,打造“山水风光之城、文化多元之城、生态智慧之城”;编制实施贵安新区建筑风貌导则,建筑注重“现代本土、多元融合、清新亮丽、分类指导”,顺应地形,依山就势,层次丰富,山屋相融,形成“青山、绿水、红瓦、白墙、披檐、收颈、竖窗、通廊”的独特建筑风貌。
贵安新区之“绿色设施”
现代、低碳、智慧、高效才是硬道理
按照“现代、低碳、智慧、高效”要求,贵安新区高标准推进交通、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底将建成总投资700余亿元、总长560公里的城市主要路网,启动建设大容量光纤骨干网、免费公共WIFI、综合管廊和沿河、环湖截污沟等重大工程,率先推进生态砂基透水和雨水收集系统建设,今年将按照国内最高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到202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贵安新区之“绿色产业”
获批创建国家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
贵安新区立足后发优势,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新医药、文化旅游等五大绿色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达到85%以上。围绕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群,加快三大通信运营商及华为云计算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高通芯片、腾讯“互联网+”、浪潮大数据创新中心、IBM跨境电子商务、亿象云商、北斗卫星、微软中小企业云、东软创新创业就业云等大数据项目建设,获批创建国家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斯特林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中节能环保装备、正威新材料、乾新光纤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同济医院贵安分院、英国IHG国际医院、新医药产业园、生物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世界民族民俗博物馆、瑞士小镇、东盟小镇、“贵州记忆”、“北斗七寨”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西部绿色金融港、贵安中心等项目建设。今年年底前全部搬迁完成直管区内136个有污染、工艺落后的企业,关闭破坏生态环境的26个砂场。
贵安新区之“绿色环境”
加快从绿色本底到多彩绚烂的提升步伐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贵安新区建设理念之一,贵安新区规划构建了“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其中5个生态保护区、8个绿廊以及94个各类公园,已启动实施一大批绿色环境建设重大工程。一是扎实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贵安新区加快中心区近20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高标准,全面推进“净、蓄、用、渗、滞、排”等总投资47亿元的8大类67项工程,力争2017年完成通过国家验收。同时,加快编制实施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及设计导则。二是扎实推进水源保护和绿地系统建设。贵安新区大力实施“五区八廊百园”“十河百湖千塘”等生态水系、生态廊道、绿道系统工程,到2020年新区直管区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湿地公园面积达到1100公顷、湿地保有量1700公顷。三是扎实推进植树造林。贵安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和石漠化及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环境工程,今年完成绿化造林3万亩,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60%左右。四是扎实推进清洁能源推广。2016年贵安新区将全部淘汰直管区燃煤锅炉和完成农村3万户煤改气工程,建成机动车尾气监控中心,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和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车用汽、柴油,禁止黄标车进入新区直管区。
贵安新区之“绿色制度”
确保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全面优于开发前指标
贵安新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在扎实推进已出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负面清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绿色建筑行动、绿色建筑管理、森林保护、湿地保护、山体损坏恢复等“1+9”制度文件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业化”,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审计制度;建立生态资产负债表并每年开展评估;建立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建立碳排放、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总量控制激励制度;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生态文明云工程”,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并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贵安新区将实现开发前后自然资产总量不减反增、污染负荷总量不增反降、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全面优于开发前指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