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以五个“软”化解城镇化之“疲”

2014-09-03 10:3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徐文阁

城镇化当中蕴含着风险

我们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在诸种因素的推动下,使得这个速度超越了质量的标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大家没有办法再顾及城镇化的质量问题,速度领先变成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像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有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3000%,我们有的城市的GDP在一些关键年份甚至能够达到三四十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长速度都反映了我们这样一些阶段的特征。

经历了这样的冒进之后,我们现在发现我们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领域,有一些风险不断积累,所以我这里面就讲到了第三个冒险,冒险。

我跟大家概括一下,主要是在哪几个方面,我们现在感觉到这个城镇化当中蕴含着风险,一个是我们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不堪承受之重,我们在过去十几年当中建成区人口的密度实际上是在不断地下降,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不断地扩大,这个扩大的速度远远超过吸纳人口的速度,城镇建成区的面积增加了76%,远高于城镇人口50%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建成区吸纳的人口越来越少。大家如果经常去乡下还会发现一个现实,就是农民两头占地的问题,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到城市和小城镇,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这个农村的宅居地,我们在过去的10年当中农村的居民点用地增加了3000多万亩。在未来,按照推算还将有3亿多人要转移到各类的城市和小城镇,可是我们面临着无地可供、无地增加这样一个情况。

另外一个是债务负担,我们分析了这几年各个部门,债务总额发现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各个部门加总的债务总额占我们国家GDP的比率有明显的上升,2008年的时候是170%,2013年的时候达到了230%,单纯从这些数据上来看,超过了国际上所讲的警戒线的标准。

分析过去这几年,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就是政府强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特别是2008年以后,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火热的工地。如果这些一些投资进入了一些实体经济,进入了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这可能问题并不大,问题在于我们拉动经济的方式,拉动经济的方式过多的是沉淀到了长线的一些基础设施。我们这个土地财政不断走向了越来越窄的胡同,我们在一些长线基础设施上的、在一些房地产上的投资,不但是资源浪费还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给地方债务带来压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各级政府的地方债务风险也不断地积累。

冒险的第三个不堪承受之中,是群体性事件不堪承受之重。最近这些年来很多时候是和城镇化发展相关,比方说和征地拆迁、劳资关系、环境保护相关,我们统计了一下征地拆迁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占了一半,环境污染加上劳资关系占到30%,其他的占到20%,征地、劳资关系、环境污染的事件。如果我们不注意去考虑城镇化进程当中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问题,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也有可能会导致消耗我们社会的凝聚力,消耗政府的公信力,最后,使得社会进一步改变发展的基础就受到了削弱。

这样的东西表明了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推进城镇化,我们在一些脆弱的节点上面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我们是在冒着风险推进以往的这种城镇化模式,因此,“冒”就成为了过去30多年城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冒头、冒进和冒险。

2/5<1234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