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数读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哪些新词出现?哪些受关注最多?

2022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过去五年中,哪些词频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哪些新词和新提法引发社会关注?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2018年至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发展”“建设”“政策”“经济”“企业”等一直是近五年来高频出...

深度报道 2022-03-16 14:22

全面理解2022三农工作重点!

2月22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全面推...

深度报道 2022-03-16 10:53

杨东援:高质量发展与“十四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杨东援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交通与其他领域一样,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之后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发展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带来的制度环境变化、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任务等促使城市交通领域的...

深度报道 2022-03-16 09:26

尹稚:在发展中解决首都发展困境

导读当下这个时代所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双碳”发展路径,以及对共同富裕终极目标的追求,都对首都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时代要求。为了回应这些新要求,作为一个首都城市,应当为北京赋予更多的动能,同时也会产生...

深度报道 2022-03-15 17:54

房宁:关于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自近代以来一直存在并被关注。1935年经济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瑷珲—腾冲线”概念,总体来看,“瑷珲—腾冲线”划分了东南部地区与西北...

深度报道 2022-03-15 17:08

工业遗产如何“活化”成为文旅新地标?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作为项目举办地之一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让作为工业遗产的老“首钢”,华丽转身“活”起来。首钢园重新开放首周预约入园人数逾2.4万人,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特色景观和人文故事,受到欢迎和追...

深度报道 2022-03-15 10:34

陆铭: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拉动内需的支撑作用

作者|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

深度报道 2022-03-14 17:34

何依:守住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何依日前参加《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纪录片专家座谈会时,评价该片“用影视作品独特的共时态语言,史诗般展示了渐行渐远的中华农耕文...

深度报道 2022-03-14 15:56

2022年5.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怎么看?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一经亮相,便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目标。”有外媒评论。经济增长目标引导着发展方向。如何看待5.5%左右的预期目标?如何实现?厘清...

深度报道 2022-03-14 11:30

两会|拉近“城”与“乡”,统筹“稳”与“进”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互补互促、互利互融的有机整体。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去年成就时特别提到,全国上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

深度报道 2022-03-11 12:39

刘志仁:筑牢乡村振兴底盘

作者|刘志仁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委书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决守住“两条底线、一条红线”,筑牢乡村振兴底盘。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力保障初级产品...

深度报道 2022-03-11 10:42

以“稳”守住“两条底线”,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闵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晓兵(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一号文件明确...

深度报道 2022-03-11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