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以飨读者。以下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的思考。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领会这个会议的精神,首先要理解这个会议的重要地位。
这个会议是我国政治领域的重要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确保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中央是党的最高领导核心,由党中央组织召开的会议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有别于其他机构或部门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党和国家发展大政方针。
本次会议是中央层面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发表重要讲话,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参会人员则包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以及省级党政主要领导,主要城市党委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军委机关主要领导等。规格之高,充分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再一次呈现了以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象征的重大转变:从部门、条条抓城市工作,转变为党管城市的基本制度安排。
这个会议反映了城市工作在当今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就提出了“夺取城市与掌管城市,从乡村转变到城市”,解放前夕,我党在山西阳泉设立直辖市,正式组建中共阳泉市委,为建设、管理城市积累经验。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
10年后,我国2/3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城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也是社会管理的枢纽体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网络。城市工作的复杂性,有着常做常新的特点,也有着更高层面的需求和目标。本次会议更加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这个会议基于党中央对于城市发展问题的重大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和基本态势,对于城镇化、城市发展、城市更新、城乡统筹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动力有待转变的挑战,城市工作的重心和方法也要适时作出调整。
这种结构性的重大转变,事关城市发展大局,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城市的核心地位和城市工作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不仅事关城市发展能级能否进一步提升,也关系到我国整体实力在国际版图中的位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否顺利进行,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否得到充分满足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话题。
这个会议源于城市发展中的新情况新挑战
破解新难题,需要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已经不仅仅是10年前指出的各种“城市病”,而是存在着体制机制和指导思想的问题,属于改革进程中的深水区,需要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如何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强化各方面执行力,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乃至如何在城市工作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正是深化城市工作改革的战略指引。本次会议则进一步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城市工作的新要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这个会议部署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新思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实现“五个转变”“五个更加”,并且具体部署了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强调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要求,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鲜明立场。构建了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的整体体系,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精神进一步体现了城市的系统性特征和城市工作统筹协调的一盘棋要求,对于改变目前存在的地域和条块分割、国际国内分离的工作惯性,以及部门思维、单一维度的城市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会议提出的七项工作任务包括了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和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这些目标既有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城市形态;又有对增强城市动能的综合安排,将创新驱动战略融合集成到城市层面;还有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品质、人居环境质量、公共安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战略目标;更有提高城市治理效能的城市治理机制创新,充分体现了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的执政理念。
特别是对于崇德向善的价值指向,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突显了中国文化中场所的教益功能和向善取向的空间价值判断,是对于城市及其空间的精神意义的充分肯定,也再一次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中华文明延绵至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不仅是盛民的“容器”“载体”,更是国家治理的枢纽和引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