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王光谦: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

2021-03-30 11:30 来源:《瞭望》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是世纪工程、民心工程。我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南水北调工程对促进南北方地区均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作用。

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宏伟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四横三纵”国家骨干水网格局初具规模。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已完成两线两期,备受关注的西线工程目前进展如何?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2020年末,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报告已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王光谦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

近日,作为规划调研参与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向记者介绍了西线工程规划相关情况,“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调集约240亿立方米水到黄河上游。水利部门通过长期研究和勘察,已形成‘上线’和‘下线’两条线路设想。‘下线’从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调水入黄河支流洮河,调水约160亿立方米;‘上线’从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调水至贾曲河口入黄,调水约80亿立方米。两条线路以引水洞涵为主,均可形成自流到黄河上游。”

近年来,民盟中央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调研题目,并形成了相关调研报告。作为调研组主要成员之一,王光谦介绍,西线工程主体部分需要1.1万亿元左右(以15年计),这是启动西线工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可通过跨省市农田占补平衡交易来解决。

民盟中央建议:“当前可成立由管理专家和领域专家组成的综合论证组和专项论证组,就如何更好地实施西线工程展开论证,并对论证成熟的领域做出相应规划。力争‘十四五’前期可论证,中后期立项,末期开工,15年内完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根治黄河水资源短缺

《瞭望》:西线工程耗资巨大,对工程的可行性目前仍有争论,如何看待西线工程的必要性?

王光谦: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是真正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生命工程。

黄河以占全国2%的年径流量,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向流域外调水,以及一般河流所没有的携带大量泥沙入海的任务。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

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强度双重影响,黄河流域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巨大,水沙矛盾严峻。以潼关站为例,水利部数据显示,目前该站与1960年相比,径流量减少了44%,输沙量减少了85%。据黄委会估计,2050年黄河流域在节水充分挖潜的情况下,在正常年景,水资源缺口仍将在130亿立方米左右。

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文情势变化、未来仍有极大不确定性背景下,实现黄河从一般意义上的不断流,向功能性不断流转变,形势依然严峻。

长远看,黄河流域只能通过开源,跨区域人工调水,才能解决连续干旱年份的缺水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首先,虽然正常年份,黄河能够养育黄河儿女,但一旦遭遇干旱年份,河道断流,沿黄人民将无水可用。历史上,黄河百年尺度一般遭遇两个以上的连续干旱时段。1972年到2000年间,黄河四年三断流。特别是1997年,黄河226天无流入海。两院院士张光斗先生带领163位院士向中央上书,呼吁拯救黄河。

其次,从“悬河”治理考虑,需要外调水。未来通过增加黄河水量,采用疏浚方式,人工干预,使“悬河”不再抬升,变成相对“地下河”,确保黄河安澜。

再者,调水是能源基地发展的需要。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山西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青海省获批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通过调水发电,不但可以实现与风电、太阳能之间的储存和转换,错峰调剂,互为补充,还可以把煤炭开采减下来,实现碳中和,这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大焦点问题引发争论

《瞭望》:西线工程当前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王光谦: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大问题。

一是工程难度大,技术上是否可行?尤其西线工程90%以上为引水洞涵。

目前来看,从技术难度上可以类比世纪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两者都途经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川藏铁路90%以上线路是隧洞桥梁。川藏铁路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先期开工的是“两隧一桥”,即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号隧道、大渡河桥,隧道工程已全部转入洞内施工。由此来看,同等难度的西线调水工程技术上也应可行。

二是工程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西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并未达到构成破坏的程度。

分区域来看,在调水区,西线工程调水规模占调出区年径流量的40%,但是调水后流量仍高于长江河道生态警戒水量,在国际公认生态警戒线内;同时,调水区多为山区,植被主要由天然降水维护,同已经形成径流的水体关系甚微。

水源地水库蓄水会带来一定的淹没问题,工程沿线均为地下管道,影响有限;受水区一般为生态正效应。

三是工程是否存在耗资巨大而效益不高问题?

据相关部门预估,西线工程主体部分估计需要1.1万亿元(以15年计)。配套工程方面,黑山峡、碛口、古贤三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2000亿元左右(包括移民);灌溉渠网建设估计在7000亿元左右;黄土高原的水保工程如要做到位,约需要投入1000亿元。沙化地改造成设施农田,根据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等地的经验,每亩资金不到一万元,如建成一亿亩农田,需投入一万亿元资金;这部分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完成,政府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角度,可安排1000亿元作为贷款补贴。

上述投资可通过土地占补平衡来解决。黄河中上游周边有大片沙漠和沙地,仅毛乌素沙地就占地6000万亩左右,有水就容易改造成为农田。新造农田一亿亩,拿出1000万亩左右进行跨省市农田占补平衡交易,成立“西部发展基金”,每年交易70万亩用地指标(以15年计)。以当前市价计,可筹集资金2.5万亿~3万亿元,完全可覆盖工程所需资金。

有人质疑改造沙地旱地是否有必要。在唐代之前,毛乌素沙地等地还是水草丰美的草原。调水将带来黄河流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惠及子孙后代。

四是如何保障好移民的权益?

库区移民主要在黑山峡水库淹没区,甘肃约有十万人口需要迁移,数十万亩农田被淹没。但黑山峡水库建设对腾格里沙漠南部、毛乌素沙地引水,对宁夏灌区改提灌为自流均意义重大。

建议国家对兰州城市发展作出更高定位,并通过西线工程首先满足兰州新区建设和发展用水需求,把淹没区人口就近转移到兰州新区,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人口迁移具有吸引力。另外,调水区新建水库,约有两万农牧民需要安置,要保障好这部分移民的利益。

400亿立方米水带来大变局

《瞭望》:西线工程能为黄河流域带来多少水资源?

王光谦:经测算,每年可为黄河流域增加近400亿立方米水,新增水资源来源有三。

一是西线调水约240亿立方米。据相关部门数据,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8亿立方米,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为218亿立方米,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为260亿立方米,总计636亿立方米。以不超过国际公认的40%“安全线”取水,可形成约240亿立方米的调水量。

其中,“上线”已论证70多年,工程方案较成熟,具备开工建设基础。“下线”调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大、水量充沛、可调水量大、全程自流;水源地水库利用在建大型水电站,淹没区移民和宗教设施处理等难题已基本解决,调水对生态影响较小;取水水库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和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已在建设中。

二是黄河中上游建水库“蓄水”80亿立方米左右。黑山峡、碛口、古贤等三个水利枢纽工程已规划多年,如西线工程完成,可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做出重大调节。据相关部门资料,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在300亿立方米左右,远大于100亿立方米的“生态安全流量”,殊为可惜。虽然黄河流域降水年际变率大,但通过水库调节,每年“工程性”增加8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资源应该可以实现。

三是通过约240亿立方米“增量水”,黄河本身的“内循环”保守估计可以增加约80亿立方米水。

《瞭望》:西线工程实现调水后,将带来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哪些变化?

王光谦:近400亿立方米水中,约100亿立方米用于解山西、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长远发展的水资源不足之困;约100亿立方米用于西北(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更值得期待的是,可以将约200亿立方米水用于黄河中上游周边大片沙化旱化土地的改造和生态改善。

黄河中上游周边的大片沙漠和沙地以固定半固定为主,地势平坦,还有大量干旱荒地。其中,毛乌素沙地占地6000万亩左右;库布其沙漠占地2000万亩左右;乌兰布和沙漠占地1500万亩左右;腾格里沙漠南部以半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有3000万亩左右;甘肃兰州、白银地区和宁夏中卫、中宁等地区有未利用干旱荒地1500万亩左右;甘肃河西地区如通过1400m高程自流引水,有约1.4亿亩土地可以改造;晋西北有约2000万亩低水平利用旱地,也可改造。

据亿利集团治理库布齐沙漠等地经验,如果在这些土地上建设规模化设施农业,按每亩年需水100~200立方米计算,200亿立方米水足以将一亿亩沙地旱地改造为优质农田。

上述沙地,每亩投入不到一万元,即可在平整后建立节水灌溉系统;由于沙地本身的光热条件和无污染,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可达到上乘;通过农场化规模经营,利润是有保障的。如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种植的高质量土豆每亩产量在7000斤左右,西红柿每亩产量达15吨。

上述旱地,目前大多“靠天吃饭”,在晋西北、内蒙古、河北均有成片分布。沿桑干河河谷等路线调水,这些农田的亩产均有倍增的潜力。改造为稳产高产水浇地,技术不成问题,投资也不大。

即便以“嵌入式”方式利用这些沙地旱地(一部分改造成农地,一部分继续以自然状态存在),根据小气候改善的原理,也可在改善生态的基础上增加亿亩数量级的草地。

山西、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等地,根据其发展规划,到2035年,各有约10亿~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缺口,100亿立方米的增量可大致满足这些省市生产生活生态所需。

而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包头等黄河上中游城市,均有在引入水资源后,发展成超大城市的潜力,吸引周边山区农牧民向城市及周边聚集,同时可适度发展用水需求量大的工业。

总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成调水,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

文| 许安强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亚飞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