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广州将构建都市圈轨道快线网“十字形”主轴

2022-04-25 15:35 来源:广州日报

3月底,广州地铁通车总里程突破600公里大关,今年还将开通运营两条城际,把佛山、东莞、惠州、肇庆通过城际与广州地铁线网融合。近两年,广州地铁完成的投资占市属国企重点项目投资六成以上,面对疫情,地铁建设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更加凸显,成为做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的重要力量。近日,就广州地铁未来发展思路,广州日报专访了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

广州地铁正推动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刘智成表示,“十四五”期间除了地铁,还将重点兴建5条城际铁路、4条城际联络线,构建广州都市圈快线网“十字形”主轴。其中,东向发展主轴将与深圳北向发展主轴实现贯通(跨线运营)。

接下来,广州地铁线网将研究补强和完善与东莞、深圳等高品质轨道衔接通道。预计2025-2030年,广州地铁将建成超过1500公里的“地铁+城际”轨道交通网,城际网和地铁网深度融合,打造广州中心至佛山、东莞中心30分钟,至中山、珠海、清远中心60分钟的轨道经济生活通勤圈。

地铁建设“适度超前”,客流强度仍居全国前列

广州日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中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对于“适度超前”,您是怎么理解的?

刘智成:广州地铁的建设一直秉承“稳中求进、适度超前”的原则,最终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广州地铁已经申报了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第一期建设规划及其调整规划共批复了290公里,第二期建设规划共批复了228公里,第三期建设规划共批复了258公里,自“十一五”开始,基本保持每五年200多公里的建设强度,维持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市民持续增长的出行需求的合理规模。

从建设时序上看,广州第一轮轨道交通建设以一、二、三、四、五号线搭建城市东西、南北和中心区主骨架为主,客流效益显著,2010年建成后线网日均客流强度达到2.8万人/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以完善线网结构、构建城市中心区环线和直通从化、增城、花都、黄埔等外围组团的放射线为主,线网客流强度虽有所下降(日均客流强度约2万人/公里,仍位居全国前列),但适度超前规划建设的这几条放射线,有力支撑和巩固了广州南拓、东进和北优发展战略主轴,极大地拓展了城市外向发展空间,尤其是黄埔区、增城区沿线城市面貌几乎焕然一新。

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以加密中心城区网络密度、提升线网结构效率为主,填补线网覆盖空白并超前规划建设国内首条时速160公里地铁快线(18号线),有效提升了线网跨区域、长距离服务效率,为广州顺利融入大湾区、主动引领大湾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未来,广州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仍将继续贯彻落实“稳中求进、适度超前”这一原则,在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预期、保持适度超前的基础上,兼顾线网整体客流和经营效益平衡,确保广州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和企业运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构建“两纵两横”十字形广州都市圈轨道快线网络

广州日报记者:广州地铁应该如何抓住“适度超前”的机遇,发挥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作用?

刘智成:轨道交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2020年,我们配合市发改和规划部门,主动谋划推动构建了由广州中心辐射至周边城市中心“两纵两横”的十字形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快线网络,构建起自广州中心至佛山、东莞中心30分钟,至中山、珠海、清远中心60分钟的轨道经济生活通勤圈,进一步加大对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利用轨道交通时空优势,深化构建“一张票、一张网、一串城”的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格局。广州地铁将在四个方面勇于担当、贡献力量。

一是聚焦解决“资金”问题,为城市建设提速。创新投融资思路,拓展投融资渠道,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依托好广州市,并协同好周边城市,为行业平衡政府财政压力与城市高速建设需求提供“广州方案”。

二是聚焦解决“湾区”问题,为城市地位提速。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形成一套适用于大湾区轨道交通(含铁路)的投建管运机制,推进线路及综合枢纽的高质量交付,促进以广州为核心枢纽的多制式线网融合快速发展,获得各利益方、参与方的信任。

三是聚焦解决“功能”问题,为城市生活提速。切实考虑从轨道交通服务到城市综合服务的转型,利用好交通综合枢纽站点建设及周边土地协同开发的契机,争取政策,探索TOD模式,助力城市更新,推动站城产一体开发。

四是聚焦解决“产业”问题,为城市经济提速。整合子公司资源,会同产业联盟上下游供应商、与同城国企协同助力,推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聚集各方资源打造的千亿轨道交通产业,成为广州更好地获取产业发展新动能的主要领域之一,成为城市产业新支柱。

今年两条城际通四市,与广州形成1小时生活圈

广州日报记者:今年广州地铁将开通运营佛莞城际、广佛南环,由广州地铁运营的城际铁路,将如何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刘智成:接管广佛南环、佛莞城际这两条城际线路将与佛肇、莞惠城际形成一条东西贯通的城际铁路快速通道,肇庆、佛山、东莞及惠州四市将通过城际铁路与广州地铁线网融合,形成1小时生活圈,给沿线市民出行带来较大便利。在运营城际线路过程中,将持续秉承广州地铁“全程为你”的服务理念,延续广清城际及广州东环城际公交化运营模式,探索为旅客提供随到随走的便捷出行服务。

在票务方面,乘客可选择12306购票系统购票,凭身份证验票乘车。也可采用城际铁路公交化多元支付票务系统进行购票,持实名认证的普通羊城通、岭南通、全国交通一卡通、广州地铁乘车码等多元支付系统乘坐,从而实现各种交通制式更便捷换乘。

广深两个都市圈,城际网与地铁网深度融合

广州日报记者:“四网融合”是轨道交通的趋势,广州地铁作为先行者,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突破,未来还要破解哪些痛点,将给市民带来哪些便利(包括已开通的珠三角城际会如何调整,以业主身份建设的城际铁路会有哪些不同)?

刘智成:从2019年筹备接管广清城际开始,广州地铁主动组织开展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地铁一体化运营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积极进行了实践创新。

在规划融合方面,我们主动与省和周边城市对接,在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以及广佛、穗莞、广深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功能、城市群经济发展轴带的需求,按照都市圈结构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对广州都市圈“环+十字型”发展结构与深圳都市圈“三角形”放射结构进行整合调整,实现广州都市圈东向发展主轴与深圳北向发展主轴的贯通(跨线运营),推进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区域快线网(城际网)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的深度融合。

在管理机制方面,我们系统总结国内首条跨市地铁线路——广佛线规划建设合作经验,以“整合规划、统筹建设、贯通运营、协同运输”为总体原则,从服务、功能、网络、体制等四大方面,及时总结提炼形成了两市互联互通线路的规划协同机制、立项模式、投融资机制、建设机制、运营机制、附属资源开发机制、互联互通工作组织形式等七个环节管理规则,并推动广佛两市政府正式联合印发了广佛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行动细则。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与周边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接,于2021年发起成立了“广佛莞中珠”5市企业联合项目工作组并在广州地铁集团联合办公,创新推动形成跨市轨道交通企业层面的协同工作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们以大湾区一体化为视角,从多网融合、轨道一体、公交化运营的角度,对跨区域跨层级轨道互联互通、过轨运营,区域维修、维护、救援等设施资源共享、乘客一票通达和无障碍换乘衔接等存在的技术困难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大湾区城际地铁互联互通技术标准、运营管理模式、生产力设施布局和通道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建立大湾区城际互联互通地方标准的建议。目前,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细则均已获得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和印发实施,为大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走出了一条新路。

2025-2030年建成超1500公里“地铁+城际”网

广州日报记者:广州地铁正推进都市圈城际铁路的研究、建设、运营,将如何打造轨道上的广州都市圈?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哪些线路、通达哪些城市?

刘智成: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建设,广州地铁已建、在建线路已经超过800公里,加上广州近期接管的珠三角城际铁路以及承担建设的大湾区城际铁路项目,预计2025-2030年将建成超过1500公里的“地铁+城际”轨道交通网,总体规模位列全国前列。

从落实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角度分析,广州地铁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基于公交化运营和多网融合的目标,盘活、改造既有珠三角城际铁路,设计建设好已经批复的大湾区城际铁路新建线路,整合好大湾区内(重点是广州都市圈)城际、地铁设施及站点周边土地资源,推进大湾区城际地铁一体化运营落地和场站综合体有序开发,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提升广州都市圈线网的客流效益和综合运营效益。

“十四五”期间,除了继续加快推进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外,还将重点建设广州至花都天贵城际、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佛江珠城际,以及4条城际联络线,努力构建广州都市圈快线网的“十字形”主轴,实现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澳门)与广州中心的半小时至1小时快速通勤服务,消除广州与各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差异。

地铁规划重点研究支撑大湾区和广州都市圈发展

广州日报记者:今年广州地铁通车里程超过600公里,新一轮的地铁建设规划将有怎样的方向?在解决出行问题、推动重点区域发展方面有怎样的考虑?

刘智成:广州正在抓紧推进第三轮地铁建设,根据国务院2018年颁布的最新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政策要求,广州目前暂不具备申报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的条件。从近期国家对地铁审批的管控要求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从规模向品质效益转变,进入到注重客流效益与城市规划引领功能的平衡、注重利用5G等信息化技术推动智慧地铁应用,以及提升线路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输效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研究的角度看,预计下一轮地铁建设规划将从广州市城市发展总体需求出发,在适当补强城市中心区线网通道能力和外围局部线网结构不足的基础上,将重点着眼于研究考虑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双区联动发展战略、广州国际综合枢纽建设需求等方面。

根据目前已建地铁线网情况,广州西向(佛山方向)的通道布局已经相对完善,预计后续将研究考虑进一步补强和完善与东莞、深圳等东向的高品质都市轨道衔接通道。另外,广州近期正在推进的广州东站、广州火车站等旧国铁枢纽改造工程,以及新塘枢纽、在建的增城南高铁枢纽、计划新建的黄埔高铁枢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多方向的地铁衔接服务。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