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努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特点和差异

2014-10-16 16:3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吕政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认清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矛盾,把握好三地经济发展的定位和趋势,研究推进协同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正确认识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京津冀在地理区位上属于相互毗邻的渤海湾经济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和天津市经济快速发展,为河北省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和劳动力就业机会,河北省也为京津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经济发展阶段考察,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天津的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河北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从社会经济形态看,北京和天津是特大城市,河北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人口超过7000万的大省;在产业结构上,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天津以加工制造业和港口服务业为主导,河北以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和农业为主导。出现这种差异,有历史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原因,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行政区划体制机制不顺的牵制,还有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存在谁限制谁、谁阻碍谁的问题。

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定位

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这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北京作为首都,其定位应突出国家政治与行政中心,不应再强调和扩大经济中心功能。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审批项目将减少,资金权力将削弱,企业总部向权力中心城市集中、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必要性和机制将淡化。另一方面,北京作为全国高等教育和科技中心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到安徽合肥,并没有妨碍其成为国内外著名大学。大多数“985”高校不在北京,也没有影响它们的发展和地位。2012年北京申请的专利数量占全国的4.5%,累计发明专利拥有量低于广东。这些事实说明,北京只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除了北京,我国已形成哈尔滨、沈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等多个经济、科技和高等教育中心。应逐步推进北京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文化事业机构向其他区域转移和分流。调整企事业单位机构存量有较大难度,要有一个过程,但增量必须从严控制。改变北京多中心的格局,有利于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北京的城市病问题,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生态脆弱和人口过度向北京集聚的矛盾。

天津应建设成为华北经济中心。天津有临海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港口设施,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发达的商业、贸易等服务业基础,有可供开发的沿海滩涂和周边土地空间,有与河北社会经济联系更紧密的历史传统。天津应继续发挥沿海城市和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优势,利用实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机遇,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现代化大都市,并发挥对河北以及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河北的经济发展应以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为此,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快京津周边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建设适应京津市场需求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在建设和发展环京津经济圈的同时,还应着眼全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培育在国内外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大进出口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减少和消除贫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