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上如何形成更大合力?

2024-04-29 15: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受访人: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对中部地区如何在高起点上进一步崛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与东部地区,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把握重要的关键点,统筹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三类产业的增长方式不同、发展路径相异,需要通盘考虑、先立后破。需要强化产业链、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的完整构建,对各地区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陈宪说。

陈宪表示,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源泉。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科技型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活动,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科技型企业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基石和主体作用。

陈宪建议,中部地区要加快培育科技型头部企业。为此,学习深圳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型企业形成创新链全流程整合;科技型企业打通并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得以较好较快发展。

01 既是区域发展协同者也是发展带动者

《21世纪》: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你认为中部崛起意味着什么?

陈宪:中部作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理位置,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区域协同者和带动者的角色。

中部省份本身是人口和市场规模大省,资源丰富。比如山西的煤炭,江西的有色金属矿产等,如果中部的商品要素能够顺畅流动,生产要素能够优化配置,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有序循环,内外协同,合力共进。

同时,在地图上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组成的菱形中,中部地区正好处于中间,其发展崛起将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起到枢纽连接作用,可以把东部地区的资源要素和产业发展转移到相关地区。同时中部地区自身的崛起,也将影响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21世纪》:中部地区在我国区位上处于多区域链接位置,你认为中部地区需要如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深度对接?

陈宪:中部地区与这些地区存在多个对接城市,比如江西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江西上饶和浙江,但尚未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因此,借鉴上海之于苏州,深圳之于东莞,以中心城市溢出效应带动相关区域发展的模式,需要在中部地区与这些区域的交界处,加快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

尤其是一些距离中部核心城市较远,但距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较近的区域,可采用“左右逢缘”的发展方式,即一方面依托自身发展优势,一方面主动融入这些地区,寻求合作。比如湖南、江西距离粤港澳大湾区较近,可以主动融入相关都市圈发展。

这里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南京都市圈是跨省级行政区划的都市圈,其他都市圈要学习借鉴南京都市圈建设经验,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间要强化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方向上的深度合作和协同。

02 加快形成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更大合力

《21世纪》:2004年3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年以来,中部地区的GDP已经增长到27万亿元。但目前中部地区的发展存在一些瓶颈。你认为目前中部崛起的难点和痛点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难点和痛点?

陈宪:中部地区的发展难点和痛点,首先是大家常说的“资源诅咒”。因为中部资源大省居多,比如农业资源、煤炭资源等,这些资源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易受价格因素、供需因素等影响。相对于东部来说,容易形成新型工业化滞后、产业难以转型、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

目前,中部地区以传统产业为主。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占比偏高,因此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中部地区发展相对不足。目前,区域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这使得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瓶颈。

不过,需要看到,中部地区正在统筹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部地区在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稳步提高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培育未来产业也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同时,中部地区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例如,长沙的工程机械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是湖南乃至全国的代表性产业,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拥有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和智能产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现在来看,中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科教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湖北省为例,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的引领下,汽车、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夯实传统产业逆势上扬基本盘,涌现出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头部企业。比如,在“中国光谷”,烽火通信打造了武汉首个双5G智慧工厂,实现“用5G制造5G”。

此外,中部地区创新和产业生态不断优化。中部地区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和培育众多创新创业企业,新注册商事主体数量保持稳定增长,体现了市场对中部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

目前,中部地区正在打通聚集科创资源—培养产业发展人才—反哺产业创新的发展链条。依托已有的高校资源,比如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长沙的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端,挖掘高校已有资源,包括科技成果、创新人才等,助力城市的产业创新发展。

但是,需要指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通盘考虑、先立后破。需要强化产业链、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的完整构建,这对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1世纪》:你曾提出中部城市群应该发挥后发优势,着眼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部地区应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呢?

陈宪:所谓后发优势是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地区已有成效的改革经验,利用新技术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源泉。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科技型企业自主的研究开发活动,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对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科技型企业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基石和主体作用。

但是,中部地区相对缺少科技型的头部企业,建议中部地区学习深圳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形成创新链全流程整合;科技型企业打通并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得以较好较快发展。

科技创新需求主要来自市场,也就是来自企业自身。深圳的科技创新成果绝大部分在企业内部实现产业化,不需要经过所谓的成果转化,有着高于其他创新模式的效率和效益。这是中部地区可以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内容。

同时,结合中部地区实际,建议中部地区城市间打通聚集科创资源,培养产业创新人才,反哺科技创新的发展链条。

* 本文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金萍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