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专家:探寻中国治霾路线图

2014-12-01 15:59 来源:新民晚报

通过城市规划让绿地连起来

主持人:城市规划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怎样通过城市规划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更节能环保?

罗兰·温克勒:在城市新的规划中,应该推动混合功能。混合功能指的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区域里面,而不是在相距很远的地方,每天花一个多小时上下班,因为这是非常耗能的方式。可是,在中国,我们看到,大部分住宅区或者开发区,要么是住的,要么是其他功能的。

主持人:城市中的大片绿地就像城市的肺,对于绿地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你对中国城市中绿地的规划建设有怎样的建议?

罗兰·温克勒:中国城市中绿地太少了,更大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非连贯性的。连贯性绿地的好处是可以让人们在中间走路或者骑自行车。我们展开北京的地图,可以看到,城市绿地是非常分散的,许多地方建筑密度很高,没有绿地,车很多,有雾霾是必然的。再来看上海,上海靠海,如果上海不靠海,雾霾会更加严重。上海的公园,尤其是大公园,屈指可数,在市中心的公园数量很少。上海城市中心人口和建筑密度非常高。这样的城市易受雾霾困扰。

对比一下我的家乡慕尼黑,这是德国密度最高的城市,在地图上,可以看到有一条河穿过整个城市,整条河的沿岸都是绿地,还有公园。你可以沿着它穿过城市。城市里有许多绿色空间,几乎每条路都有自行车道。

主持人:我们听到一些关于中国的建筑不节能的批评,建筑的能耗问题要如何解决?

罗兰·温克勒: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PM2.5排放的来源主要是燃煤,燃煤主要是因为发电,其中大部分用于工业和建筑。建筑的能耗其实很大,尤其在上海,这个情况更加鲜明,电是由燃煤产生的,所以,电对污染的影响非常大。你每次开灯,开空调就是在燃煤。中国的建筑非常不节能,就算现在有很多的标准,总体来说,依然是不节能的。针对建筑能耗的问题,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是少兴建多改造,因为兴建就要生产水泥,生产水泥也是非常耗能的事情。中国目前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而欧洲是100年。

民众有环保意识才能催生市场需求

主持人:我们在许多国外的案例中看到,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往往是民众的反映推动政策,然后拉动企业的作为。在中国,民众的意识似乎没有那么强?

罗兰·温克勒:我觉得在中国这个是最关键的,在环保节能方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节能建筑对大家都有好处,但是在中国没有人做,因为没有市场,没有需求,开发商唯一的动力是卖掉他们的房子,获取最高的利润,对他们而言,多花一分钱都是减少利润。消费者还不懂,节能建筑对他的好处是最大的。中国的消费者看楼盘时会不会问:这个房子对环境影响怎么样?它的节能效果怎么样?我每年要花多少钱采暖?水是怎么处理?我相信所有的朋友都没有问过这些问题。他们问的是什么地段,多少钱。所以,我觉得民众意识需要改变,但如果政府不给一些激励,纯粹靠老百姓的意识,推动得会比较慢。

主持人:在德国或者欧洲曾经的经历中,中国可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罗兰·温克勒:在德国,上世纪70年代有一个石油危机,石油的价格涨得很厉害,所有的汽车不能开了,在高速公路上可以骑自行车了——因为完全没有汽车。就是在那个时期,政府开始推出很多节能标准,一年一年地严格起来。我想,那个时候是因为教训惨痛,所以才发奋弥补。中国最近30年来,经济发展了,突然间有雾霾了,大家就都在找治理雾霾的方法。政府要在各个方面去鼓励环保的行为,比如买节能的房子,可以获得补贴,德国30年前就在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中国还没有。我觉得如果要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政府要有具体措施鼓励所有的人这么做,这样才可以有效果。

2/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