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庄少勤:三维度助力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

2016-08-03 09:3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记者 张奕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谈人文创新生态三个城市规划维度

助力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

最新公布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意味着“全球城市”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新定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规划国土资源系统将从“打造更具魅力的人文之城、更有活力的创新之城、更加宜居的生态之城”三个维度出发,发挥好引领作用,为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综合性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三个维度是突破重点

记者:建设“全球城市”,上海城市规划为何会选取人文、创新、生态这三个维度作重点突破?

庄少勤: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总方向和总原则,这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规律、五大统筹”的城市工作总体思路在内涵上是有机统一的。“一个规律、五大统筹”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十三五”期间,上海城市规划关键就是要把“五大发展理念”和“五大统筹”结合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各项工作。

近期公布的《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上海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具魅力的人文之城、更有活力的创新之城、更加宜居的生态之城,让全市人民生活更美好”。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上海2040总体规划里城市魅力的核心。文化创新既是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以人为本”的本质体现; 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将会推动城市功能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运行方式改变;生态则是城市发展的基底所在,也是创新、绿色、共享发展的具体体现。自然生态是一种生态,社会和经济也有“生态”。要使城市发展真正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绿色健康发展的道路,就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立“生态融合”的“大生态”概念。

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记者:围绕这三个维度,“十三五”期间具体有哪些设想?

庄少勤:文化内涵离不开文化载体的建设。“十三五”期间,上海重点规划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图书馆东馆、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专业足球场等文化、体育项目,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在加大力度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同时,上海也将加大城市设计力度,提高城市建设品质,致力于创新空间的营造和环境品质提升。比如,在张江科学城建设中,重点推进与科创中心建设发展紧密衔接的北片区(众创空间)、川杨河沿线(环境水系)、水泥厂地区(城市更新、文化创意)三个地块的城市设计。

“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结合生态网络梳理和耕地保护,继续推进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目前上海已开展建设7个郊野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其中,廊下郊野公园已于2015年10月底开园。今年年底前,长兴、广富林和青西郊野公园计划试开园,浦江、嘉北和松南郊野公园将于明年年底前试开园。

和以往城市规划主要从经济维度出发思考问题不同,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凸显“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按照“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要求,上海将强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主动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强化城乡统筹,更好地实现市域范围内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建立“枢纽型功能引领、网络化设施支撑、多方式紧密衔接”的交通网络;坚持以居住为主、市民消费为主、普通商品房为主,加强住房需求管理,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市民提供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的居住空间。

底线约束倒逼转型

记者:上海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紧约束,实现“十三五”规划,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关系?

庄少勤:我们需要强化底线约束。首先从空间约束入手,锁定用地总量,实现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通过土地利用方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盘活转变,倒逼城市发展转型。按照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用地负增长”的转型发展要求,为保证规划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建设用地只减不增,上海市主动向国家申请将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减量至3200平方公里。后续制定的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调减为3185平方公里。

在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开发强度双控背景下,上海通过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逆生长”。今年起,上海将用三年时间,实施“共享社区计划、创新园区计划、魅力风貌计划、休闲网络计划”等有机更新行动计划,围绕社区建设、风貌保护、功能提升、设施完善等方面,全市确定了12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

与此同时,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重点实现土地利用“流量增效”。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要改变开发商开发完房产一卖了之、快速变现的投机心理,通过合同约定一定比例房地产产品的持有率,促进开发商转型为城市营运商和服务商,与城市共成长,从源头上促进城市治理。

建设“三支队伍”

记者:规划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对上海规土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规土系统将如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建设一支与上海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庄少勤:要引领建设全球城市,规土系统必须要有一流的队伍,我们已经制定了“三支队伍”(党政干部、领军人才、后备干部)建设计划,实施“人才兴局”战略,单位要形成敬才、爱才、尚才之风,组织要成为聚才、成才、养才之家,领导干部要增长识才、用才、育才之能,规土系统的人才队伍不仅要“转脑袋”“转身体”,还要“迈步子”“出实效”,努力实现城市发展方式、治理方式与政府工作方式、队伍成长方式的一并转变。

所谓“转脑袋”,就是要按“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转身体”,要转变服务职能和方式,建立健全与“新常态”相适应的工作运行体系和机制;“迈步子”,就是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项目载体,确保工作有实效。

当前,要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和促进规土系统党建和业务工作。一是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要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把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二是领导干部要做好“继续前进”表率。要始终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更好地干事创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前进”。三是要按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统筹各方资源。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借“民力”;通过统筹协调市、区资源求“合力”。四是要坚持“项目化管理”抓落实。突出“两个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扬两个精神:“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严从实地抓好各项工作,让规土系统更好地为上海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发挥规划引领和资源保障作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