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城镇化进入下半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2018-10-17 10:40 来源:新华网

我国的城镇化已经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化的下半程,我们该怎么走?

10月9日,在由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新华网思客主办的参事讲堂上,三位城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度解析。

城镇化下半程发展,谁来引领?

我认为,城镇化下半程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城市是所有问题,包括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本质所在,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在城镇化的下半程,我们要以城市群来引领城镇化的发展,应该启动大湾区战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更多地使用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突破性的新技术来促使城市能够更加绿色、更加宜居;通过城乡的生态修复、人居环境修补、产业的修缮,使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通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更多地聚集高等资源,发挥我们国家体制和文化的优势。

在城镇化下半程这些已经提到的新投资领域,据我们预估将会涌现30多万亿新的投资机会,这些新的投资机会是传统投资里没有的,这是我们经济持久、快速而且抗波动发展的利器。

城镇化下半程与上半程相比,动力在哪儿?

城镇化的上半程和下半程有显著区别。在上半程,推动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工业化,而在下半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逐渐从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到以第三产业为主。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资产的拉动作用显著下降,比如厂房、设备扩张等。

在城镇化上半程,投资的增长速度往往是GDP增速的两倍。在过去的30多年我们固定投资的增长率一般都是两位数。但城镇化的下半程有一个特点,是一种结构的转换,一种提升。投资仍然有,但达不到两位数。今年上半年GDP投资和固定投资增速都已开始慢慢收敛,两个都是在7%左右。

城镇化下半程的动力在哪里?我觉得要寄希望于创新。创新的群体、平台更多还是在城市,尤其在中心城市。怎样发挥中心城市激活创新群体的创造力?这对城镇化的下半程而言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一些新兴投资产业,像银发产业、生态修复等,还有教育、休闲产业。但是真正的内核恐怕还是在于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软的制度环境,也包括硬的适宜创新人才集聚的空间,让创新回归现代都市。

城镇化下半程,到底什么变了?

关于城镇化的上半程和下半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一是速度。下半程是城镇化降速的过程。30多年来,城镇化率大致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下半程估计很难保持。因此,我们在城镇化日常推进过程中要考虑这个现实情况,不能像过去那样,大干快上推进城镇化,这样的时代背景已经结束了。

二是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城镇化上半程主要追求数量,通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打工,转为城市户籍等方面。我想在城镇化下半程这个潜力不大了,主要重在城镇化的质量上。

现在城镇化质量地区差异非常大,大城市非常发达,中西部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在中西部广大中小城市非常欠缺,基础设施跟不上,中西部如何获得发展?这是城镇化下半程解决质量问题要着重解决的。

三是城镇化结构性的变化。在城镇化下半程,集聚和扩散这两种力量都存在。集聚和扩散导致城镇空间形态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东部三大城市群已经比较成型,还有许多二线城市纷纷扩容,搞得规模也很大,这也是城镇化空间形态的一种反映。

四是城镇化的动力问题。上半程工业化主导,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这些问题。下半程我们国家的经济已转型,以服务业为主导,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形态。目前,第三产业的GDP在统计上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这就表示了一种发展趋势。

我认为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在这方面我国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跟发达国家比起来尚有差距。我们已经到了发展服务业的时代,如何向服务业转型,这需要一个系统的政策和顶层设计来解决。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