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倪鹏飞:新征程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战略指引

2025-07-24 11:28 来源:中国建设报

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长城学者倪鹏飞在《中国建设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特此转载。

未标题-15.png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长城学者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基于党的根本宗旨,回应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出发,会议首次明确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这是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战略指引。

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美好且丰富的新内涵。现代化人民城市是以人为本的人民城市,依靠人民建设和治理,一切为了呼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的需求;是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创新产业是城市的主导产业,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生活和商务,市民享受知识,致力于创新;是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城市衣食住行、安居乐业都比较舒适便利,市民在城市里精神愉悦,生活幸福,素质文明;是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能减轻灾害损失;是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运行高效化;是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城市在自然中,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生态环保、道法自然;是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厚重久远、现代时尚文化枝繁叶茂,当地文化个性鲜明,市民文明素质道德情操高尚。

现代化人民城市是对城市理论的价值重塑。人类需要栖身之所,美好生存场所和空间是人类矢志不渝的追求。城市自起源以来,人类对城市生存空间的探索和追求从未间断。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史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有关美好城市的理论及实践,深刻影响其后的城市发展模样和趋势。现代化人民城市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实践形成的,是对城市理论的价值重塑。现代化人民城市更注重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和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主体;更强调城市发展中公共物品的公平正义配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重视城市发展中的包容与共享,强调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

现代化人民城市是能够顺利实现的新目标。现代化人民城市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在新时代的原创性突破。目前具备了实现目标的条件,有了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所以,这一目标必将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