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正文

“上海指数”新增城市更新应用场景

2025-10-28 16:39 来源:文汇报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包容·智慧·可持续城市更新”专题会议上,上海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全球领导力中心揭牌,“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同步发布。

“上海指数”破题,让城市更新成效可量化

城市更新作为复杂度高、不确定性强的未来工程,“评估碎片化、目标模糊化、效果难量化”是长期困扰实践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大会现场发布的“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聚焦城市建成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维度提升,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关键可追踪指标,实现更新进展的灵敏监测。

据介绍,该应用场景以“上海指数5×4框架”为基础,精选7个指针性指标,既含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人均住房面积、PM2.5浓度变化等常规指标,也创新引入建成区灯光指数、城市建成区扩张系数等特色指标,能全面捕捉更新带来的经济社会活力变化。

从北京、上海、香港、伦敦、东京、新加坡6个样本城市测度结果看,城市更新呈现差异化特征。北京、上海为“持续发力型”,2020年以来经济活力、居住环境等改善显著;东京、伦敦是“优化发展型”,侧重质量与精细化管理,智慧治理仍有提升空间;香港、新加坡属“调整适应型”,依托制度创新,在居住、生态领域稳定改善。

微观指标上,六城人均住房面积向35平方米收敛,北京、上海已处高位;2019年起PM2.5浓度显著下降,但2023年部分城市反弹,需平衡经济与环境;互联网普及率收敛于95%左右,智慧化更新加速。

“城市更新没有统一答案,但一定有共同基准。指数的目标就是帮助找到这条基准线,更全面系统推动更新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方协同与人才赋能,探索城市更新未来路径

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政策机制是落地关键保障。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公共政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焦永利指出,政策更新必须跟上城市更新需求,这是“整体重构”的过程。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推进路径备受关注。以上海虹口、徐汇旧改项目为例,相关分析指出,旧改存在明确门槛。比如,客观上需实现资金闭环,确保项目增值覆盖更新成本;主观上要引导居民转变“改造即高补偿”认知,建立理性预期。对此,政府应摒弃财政兜底思维,转向创造优质政策环境;企业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如引入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共同降低更新门槛。

此外,城市更新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吴坚勇指出,现代城市更新已超越物理空间改造,是涉及多领域的系统性变革,需多学科交叉支撑,而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生态正契合这一需求,可凭借交叉优势培养专业人才,注入创新活力。

据了解,上海大学依托全国首个城市更新交叉学科博士点,提出培养“城市更新架构师”目标。围绕该目标,学校持续建构更新知识与方法论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国际联合培养,推动人才培养从单一性向系统性转变,开创存量更新时代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记者 史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