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2发布会召开 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道

2023-02-20 09:31 来源:中国建设报

城市如何通过创新融入全球化、迈向国际化?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如何推进城镇空间的生态韧性建设……日前,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2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城市建设相关问题,为城乡规划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据了解,该发布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主办。

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新时期的城市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城市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如何推动城市绿色化、智慧化建设,助力城市治理效能提升、文化传承创新、社会经济复苏和生活品质提高,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作为中规院的品牌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城市的高质量深度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规院院长王凯以“动荡与重构”为主旨,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中规院搭建的全球城市数据研究平台,持续完善优化指标体系及算法,对全球城市的复苏特征与趋势作出新观察,以数字化方式直观呈现、深入探讨了全球创新、生产与服务、联通设施网络特征与趋势。

王凯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文化交往和互鉴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强力纽带,国内文化资源型城市迎来扩大开放与转型发展新机遇。

聚焦全球创新活力

报告基于全球活力城市指数并结合聚落识别算法,认为15个世界级城市聚落是引领全球活力的主力军,而进入科技创新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新阶段,创新是城市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指出,基于对创新链的解析,报告特别观察了全球城市在科学前沿、技术前沿、产业前沿3个创新环节的表现。科学前沿通过基础研究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的核心技术或理念,北京市等东亚城市崛起,加速补齐科学短板。技术前沿主要表现为以专利产出等为载体的技术创新,东亚城市在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和引用方面展现出创新活力与优势,深圳市等专业化技术型创新中心涌现。产业前沿主要以全球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主导,人口高度集聚的亚洲地区成为产业创新中枢,上海市、杭州市等城市潜力巨大。

展现历史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历史城镇是延续国家“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是“人—自然—社会—文化”多变量作用下的“历史信息”共生体系,构成了丝绸之路文化生态走廊的文化多样性。西安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一带一路”新格局中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内陆全球化的门廊通道、复兴与创新相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样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任云英在主旨演讲中以西安市为例,介绍了其在“丝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西安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区域地位逐步转化升级,从赋能的角度来讲,西安市的城市活力、社区交往和日常生活等,已经不断地融入文化价值的兑现中,这种文化价值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所形成的精神场所以及城市的感知等。

同时,任云英认为西安市实现了历史文化的价值兑现和转型发展,延续了在历史保护、经济发展、管理统筹等方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探索、创新实践及城市历史书写。未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活力再生的路径将是西安市在文化产业和创新方面的重点探索方向。

促进城市包容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雷振东表示,当前的时代面临着创新需求,我们既需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也要有自身的文化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创新、产业、联通等方面的话题,就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包容发展共同进行了研讨。

对于西安市如何依托自身文化底蕴、彰显文化价值、提升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这一问题,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侯全华说,西安市要将文化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实力与动力,关键在于空间载体的营造。他以大唐不夜城为例,介绍了西安市在城市空间构成、模式、尺度等方面的探索,认为可以将遗址空间的开放作为空间线索,来谋划和组织城市结构和风貌分区。

面对全球生产网络更加分散、服务网络更加集聚的趋势,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建伟提出,应以“城市群”为抓手,以重组资源的方式来提升城市竞争力。就西安市而言,单个城市的规模和体量难以融入全球城市,应该联合大西安区域、关天城市群,统筹提升发展。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左宾则认为城市的韧性包括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诸多因素的韧性,需要关注城镇空间结构与整体环境的适应性策略,以便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方面出发,使得城镇空间适应地域的生态背景,避免开发对地形地貌造成破坏。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