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作者 | 王兴平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委委员、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时隔十年再次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中国城市从增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的内涵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与以往相比较,这次会议含“新”量之高前所未有,比较突出的是三“新”:
一 “新”是新质生产力之“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发展方略的重大创新。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策源地和集聚地,新质生产力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的任务和城市工作直接挂钩,确立了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阵地、排头兵和集聚区、孵化地的作用和责任,这是对城市发展作用的重新新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现代化城市支撑,现代化城市建设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推动,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城市互促共进,认识这个辩证关系这对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战略谋划的文章非常关键。
二 “新”是创新之“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任务已经提出20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不仅仅是先进生产力的策源地,也是新知识核心技术、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发源地,以及新体制、新机制的改革实验田和示范区。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以创新为首的六大现代化城市目标,是对以往主要聚焦于城市物质空间、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工作思路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以往改革创新使命主要由城市新区、开发区等特殊政策区承担的一个突破,创新成为现代化城市系统整体承担的全局使命和总体任务,因而创新型城市、创新城市群和都市圈等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需要统筹考虑和系统谋划的基本导向。
三 “新”是更新之“新”:中国刚经历了持续四十年以上的高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城镇增量扩张,其余波仍在延续。面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国家从“多规合一”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入手,引导城市进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把城市更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并把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作为建设创新城市的重要内容,赋予城市更新全新内涵和任务。做好“十五五”的城市更新工作,不能再局限在单纯对物质空间和景观、硬件设施与环境的新旧置换,而是和城市创新发展所需要的动力塑造、环境营造以及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等相关联系,并和新消费场景、新生活方式、新运营和治理方式等更广义的新城市范式相联系。与创新协同的更新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治理全流程都需要贯穿始终的工作,通过系统城市更新,助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三新”谱写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城市的新篇章,要求规划工作必须向新而行,摆脱历史惯性、扬弃增量扩张时代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探索出存量优化和内涵式发展模式下适应创新规律的规划体系,这是新时代规划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规划焕发活力、体现和塑造价值的重要方向。当然,做好“三新”既要立竿见影的行动力,也要久久为功的耐心与韧性,所以也是含“辛”量很高的艰苦事业,但其价值不可估量,换言之其含“兴”量巨大,值得为之奋斗。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