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李裕瑞:乡村地域类型与连片规划建设

2024-05-10 10:3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作为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议程之一,“乡村连片建设与规划应对”学术对话于2023年9月25日上午在武汉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瑞作题为《乡村地域类型与连片规划建设》的主题报告。

640 (2).png

李裕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裕瑞研究员分享了乡村地域类型与连片规划建设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历,主要通过对象识别、现实情况、科学基础和识别策略四个方面解读乡村连片规划与建设的认知。

1、对象识别:连片规划建设先导工作

以往村庄规划以单村规划比较多,成本较高且缺乏抱团式、集群式的发展,连片规划可以让乡村地区有组织地发展,有更多的规模效益与系统设计。以平原农区为例,一种情况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采用空间邻近方式选取连片规划建设范围吗,另一种情况是按照产业同质把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乡村进行有机联系,从而产生更强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其实每一种策略可能都有一定局限,比如强调距离就近可能不见得有产业发展的关联,若是侧重产业发展同质可能容易忽视对外的联结,因此乡村连片的范围界定标准难以选择。

2、现实情况:乡村发展的多样性增强

李裕瑞研究员基于多年从事脱贫攻坚相关的评估工作,对全国乡村发展最平均的、相对发展比较薄弱的一面产生较多的体会,认为往往乡村业态的差异性可能体现在传统农区一路之隔的两个村,比如山东某个养牛专业村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但紧挨着该村旁边是一个空心村,村庄之间虽然离得很近但是联系较弱,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李裕瑞研究员认为相对成功的村庄长期的演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依靠土地整治,第二个阶段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解决第一桶金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第四阶段开始逐渐地注重社区发展。此阶段有四个过程特别重要:第一个过程是观察评估,主要是村里能人基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对相关进行思考,第二个过程激发内部的动力,整合外部的力量,形成发展的合力,第三个过程是统筹规划,第四个过程是联合行动。

微信图片_20240510103249.png

不同能人模式也对村庄发展也产生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基于江苏600多个村庄的数据统计检验,可以发现能人带动和集体行动非常重要,经济能人通过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社来带动村庄发展,政治能人从多个方面带动村庄的发展,而集体行动是重要的中间变量,对于理解乡村振兴发展机制、未来做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即村域发展的关键机制在于通过“能人效应”推进集体行动,形成多方参与。

微信图片_20240510103252.png

3、科学基础:乡村地域系统及其类型

李裕瑞研究员通过将乡村地域系统作为乡村连片规划建设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介绍乡村地域系统及其类型相关概念内涵。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刘彦随等,2019,地理学报)。

地域类型是指由若干发展条件、生产结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相类似的地区或单位组成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地域单元,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理学名词(第二版),2006)。

乡村地域类型可界定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相似生产条件、功能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乡村地域单元或乡村综合发展体系(周扬等,2019,地理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510103255.png

4、识别策略:综合区划?类型识别?

面对当前村庄分类有着重视有别但进度不一、类型多样但不够统一、理解各异但标准不一等局限,李裕瑞研究员提出应探索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案及基本依据,并以盐池县村庄分类实践为例,印证了将村庄分类结果作为产业项目布局优化和示范村庄遴选的重要参考。基于前述政策文件、实地调查研究经验,提出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案及基本依据,并从五个维度建立村庄分类模型。

微信图片_20240510103258.png

基于以上思考,李裕瑞研究员提出乡村连片的范围识别无论是基于村庄类型还是综合区划,都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由地方政府代表、村两委、村民、企业家、规划师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协商。

供稿单位: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