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月7-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召开。9月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院长对话: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划新探索”在2号馆207举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规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规划行业面对“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等新要求需要深入思考、主动探索。
本次院长对话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主持,参与对话的嘉宾主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兴栋,学会常务理事、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石晓冬,学会常务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张尚武,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余建忠,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宝东等。
会议现场
1 主题阐述
王 凯
学会副理事长、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本场学术对话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划新探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现已进入城镇化减速阶段,面临经济、社会、能源三方面转型。城市发展已经从“建设时代”转向“治理时代”,需要满足新经济、新消费、新人群的需求,城市发展动力的变化将倒逼规划建设治理手段转变。二是在我们现阶段的规划工作中不断融合经济学、文化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是行业发展所需,更是城市发展所需。如何让规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规划行业面对“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等新要求需要进行哪些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索是我们规划行业当下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次会议围绕“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规划在推进中国式城乡现代化中的角色是什么;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消费需求变化等新政策、新趋势,规划有什么新赛道;面对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发展对规划的影响,机构的数据和知识平台怎么建;随着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政府、市场和公众在规划中的角色有何变化、工作模式怎么转”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2 引导性发言
杜宝东
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委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杜宝东副院长首先提出在城镇化发展转段、新时代动能转换、发展模式转型及行业形势转变这四大背景下,规划行业要面对真需求,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规划行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应进一步发挥规划的战略角色、统筹角色,强调规划的社会角色和解决问题的技术角色,重视规划的制度角色以不断适应当前的结构性变革。面对供需不匹配、标准体系不匹配、管控不匹配等问题,总结了规划行业未来应主动服务的八个方面新需求:一是面向国家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和重大改革需求,谋划业务链和服务;二是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划建设治理体制改革新需要;三是面向不同人群对美好生活新需求;四是面向地方的高质量发展新需求;五是面向存量时代尤其以城市更新为重点的新需要;六是面向城市投运维环节的新需求;七是面向生态文明和信息化时代技术变革需求;八是面向双循环开放新格局的需求。并提出了四点倡议:加强技术集中研发和攻关,为规划行业夯实科学基础;针对需求跨界融合和业内联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共同推进人才培养,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积累力量;呼吁守正创新,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3 嘉宾发言
李 忠
学会城市影像专委会委员,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忠董事长认为过去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今天地方政府更多的是要解决“能不能”的问题,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把经济发展起来。目前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不缺“壳”但缺“瓤”,投运维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逻辑,现在很多城市更新推动不了,不是图画不出来,是账算不过来,未来是税收不上来。应准确把握政府部门需求,把规划机构向咨询业靠拢,敢于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强对产业和经济的研究。具体可以总结为:规划院必须转型,转型非常重要的是融合产业,产业咨询完全可以由规划院自己做。
王富海
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王富海常务理事认为城市发展进入运营时代,国家治理应该关注城市化深层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典型的运营问题。传统的条条管理政策应该有带宽,让各个城市有自己的选择。在城市建设阶段,规划行业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城市进行空间生产;进入运营时代,内容更重要,可持续营收更重要,靠的是多层次多类型的运营。城市运营时代首要的是确立国家议题,需要检讨国家和省的政策,给城市运营提供更好的条件。城市运营是新挑战,规划师了解城市,通过学习与合作,最有可能成为城市运营的主要服务者。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已从建设时代进入运营时代,必须从运营角度出发才能形成有效的城市治理方案。如城乡融合关系需要更好的要素流动和配置,这就是城市运营的课题;城市安全、经济问题、产业问题等全是城市运营的课题。行业要积极关注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但单打独斗难以形成高效作用,应该搭建规划AI技术的区块链,让更多元、更广泛的组织和群体参与技术的发展和收益中来。
邓兴栋
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级高工
邓兴栋常务理事提出,在当今时代,各类资源汇聚、人才聚集,规划师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要成为时空变化的感知者、城市操作系统的支撑者,要关注人、地、房、业、境的空间匹配关系。在专业技术领域,如城市安全方面,规划可以在其他专业原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转化,在规划空间场景中进行应用,解决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规划院要提供产品的全产业链条服务,提高市场的认可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近年来研发了三个链条,即自然资源全流程服务、建设工程全流程服务以及产业招商全流程服务,探索多专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模式。
石晓冬
学会常务理事、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级高工
石晓冬常务理事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规划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是培育规划院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首先,规划院应考虑构建合理的组织方式,搭建矩阵式、网络化的“所+中心+创新平台”的组织体系,以多元的专业链条拓展人才的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在既有工作体系中进行改革和突破,培养掌握技术、管理与实施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应注重人才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与发展型规划、实施型规划相结合。通过推动行动计划谋划项目,将规划重点放在重要功能区、轨道站点、公共空间等地区,引领城市发展。最后,结合工作实践,对规划院的发展提出了三个建议:面对不同的城市发展决策者,要充分发挥规划智库的作用;保持对规划理想的培养和坚守,实现社会价值和经营运营相辅相成;通过数智平台提升工作效率,精准决策、灵活感知。
张尚武
学会常务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教授
张尚武常务理事认为规划在中国有特殊的重要性,但规划的形态在变,难点在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是规划的重要性是我国体制背景决定的,特殊性在于计划思维向市场转型,理顺规划的行政逻辑和科学逻辑之间的关系、国家规划体系的改革都有待深化,多规合一面向市场经济的规划体系构建是重大命题;二是规划要与时俱进,好规划的标准可分为甲方认可、行业获奖、科技含量、影响决策不同层级,并结合同济大学的总体规划教学提出回归战略行动、基地化教学、充实实践型师资等三方面转变;三是规划最大的挑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以都市圈规划、村庄规划等为例提出规划难点,思考规划如何发挥好作用。
余建忠
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教授级高工
余建忠理事结合浙江省在城乡融合、美丽中国的一系列探索,认为如何更好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规划行业转型发展新探索的内涵要求,并结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从制度建设角度,要加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学科建设,鼓励地方自主实践探索;二是服务模式转型角度,通过建设高端智库为政府赋能,通过完善城市总规划师制度、责任规划师制度、社区规划师制度等为地方发展提质赋能,业务模式从策划咨询、规划设计、实施落地到运营管理,提供一体化服务;三是从规划业务转型角度,加强工程咨询类、空间治理类和运营管理类项目的拓展服务。
汪 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汪科副司长认为我国发展阶段、城市发展要求、居民发展期待、信息技术手段、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规划设计单位效益下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方法和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但是很多规划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市场认知和服务意识没有及时调整,难以适应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城市规划行业不能局限在既有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模式,要顺应需求、主动学习、加快提升,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要积极按照需要和需求调整自身定位,加强新领域学习,并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思维,进行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参与到国家和城市的治理中来,才能服务好政府、部门、市场、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并建议规划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要关注三个领域的学习,一是需要多部门多专业高度协同的城市更新领域;二是顺应时代改革需求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制度机制改革创新领域;三是顺应城市信息化转型的CIM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
会议总结
王凯副理事长最后进行了会议总结,他认为今天的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度、理念等多个层面均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并提出:规划院一要面对新问题、了解真需求,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以万变应万变”;二要具备新本领,解决新问题;三要改革新举措,创造新生活。
嘉宾合影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