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陈明:再次倡导城市发展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

2025-07-31 09:3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者:陈明

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作者 | 陈明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委会委员、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作为目标,充分体现和强化了城市工作回归以人为核心的本源。正如中央多次强调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和智慧”这6个关键词,每个词的背后,都与人息息相关。

创新是要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城市的繁荣活力取决于持续涌入的人流、面对面的交流、源源不断的新生企业,取决于怀揣梦想、渴望改变命运的各种人才,也取决于持续创造新的知识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重点吸引和关注两类人群:一种是能够为城市的传统产业升级、贡献原创技术和商业业态的人才,一种是提供贴心生活服务的更大规模的普通居民,两类人群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宜居是要让人过得舒适便利。我认为应关注两类重点人群:一类是单程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极限通勤人口”。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统计,在我国特大超大城市中,高达12%的就业群体属于这种类型。可通过这次会议强调的“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发展,逐步缓解这个问题;另一类是几千万居住在“城中村”的群体,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正规社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应是主要路径。

美丽要关注绿色低碳与国民幸福的平衡。一方面,着眼于各类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这是一个有待撬动、庞大的集研发、投资、应用、产品、消费于一体的万亿级市场,对激发城市动能可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更要关注人的幸福生活、舒适的体感、便利的生活,不能因片面追求低碳降低福祉。

韧性是要不断提高城市的安全水平。城市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高,对生命健康、生产生活、物质财产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控水平的要求就越高。在设施上,要求城市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维护保养,完善城市生命线工程,提高城市承受各种灾害冲击、控制次生灾害、实现快速恢复的能力;在管理上,也要提高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重大赛事活动、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监管服务水平,提高突发和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文明是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感召力,让城市更加开放包容,让各阶层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成果。城市还因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的不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韵味和独特的文化气质。这需要城市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作好文化传承利用工作,不仅能增强城市居民归属感、自豪感,提升凝聚力和认同感,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智慧也要走出硬件堆砌的误区,回归对人的关注上。信息化已经激发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使信息化可以在城市治理、城市管网和重要危险源的监测预警、风险管理等方面,极大提高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加速,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居等可以在促进福祉、提高完整社区服务效能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并最终回馈到人们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