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作者 | 余建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度召开,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带来三重深远影响。
一是空间治理逻辑重构。会议将“城市更新”从粗放扩张转向“绣花式”微改造,要求资源型城市中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布局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倒逼园区布局由“沿矿区铺摊子”变为“向存量要效益”,把枯竭矿区、老旧厂区优先纳入更新单元,同步植入接续替代产业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产—城—人”再平衡。
二是产业赛道精准细分。会议提出“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对资源型园区意味着必须告别“挖卖原料”路径依赖,依托风光氢储等绿色能源和数字技术,打造产业特色链条。
三是发展考核标准重塑。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对资源型城市来说,意味着既有的“GDP+产能+税收”单一维度的园区考核将被多元指标取代。未来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需要多考虑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值占比、R&D投入强度、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等转型指标,最终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从单一资源初加工地向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大区域产业循环节点转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