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邓堪强:广州以“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助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2024-11-05 09:17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广东省广州市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和品质提升,统筹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保护与利用、单体保护与整体保护”四个关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png

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夜景

创新治理理念,打造老城复兴新模式

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保护。出台《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高质量修订《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建筑合理利用、修缮补助等创新政策及20余项配套技术指引,整体保护街区的传统格局、风貌肌理、自然景观,传承传统营建智慧及地域特色,高标准谋划推进活化利用。

构建保护更新融合发展大格局。制定《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工作指引》《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机制》,编制街区品质提升策划方案、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专家领衔、规划统筹、市区联动、市场主体、社会协同、共同缔造、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融合发展大格局,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形成街区保护活化利用的项目前期准备、方案编制及实施计划等“6个阶段21步工作法”。

2.png

泮溪亭

下足“绣花”功夫,留住老城烟火气

延续街区历史风貌。在街区修缮更新工作中,坚持“绣花”精神,组织设计单位扎实开展史料研究,追本溯源,要求业主单位沉下心思考、规划资源部门科学监管指导,做到“一栋一策”“一街一策”。例如,在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工作中,保留特色骑楼、麻石街、趟栊门、满洲窗等岭南特色建筑风貌,制定分级分类的建筑设计策略,并提供设计导则作为商户改造指引,再现传统建筑风貌和西关生活场景。

提升人居环境。对于街区基础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水浸街频发等老大难问题,用心用情加强市区部门联动,推动电梯加装、停车场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养老托幼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服务齐全、宜居便利的15分钟生活圈。例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为1263户原住居民提供房屋置换、修缮等系列帮扶,涉及私房修缮面积约9.75万平方米,涉及公共活动空间改造面积约9000平方米。

串珠成链,放大永庆坊示范效应。制定实施《广州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区域和精品项目行动计划》《广州市促进试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利用的实施意见》,积极申报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通过“三抓”(抓政策创新、抓项目实施、抓示范带动)行动,试行6个方面、21条激励措施,推进5个历史文化街区试点、5个历史建筑试点项目、35个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区域和精品项目落地,串联14片历史文化街区,构建岭南文化风情“西关环”,打造更多“小而美”项目,传承广州的“老底蕴”,用好广州的“老资源”,讲好广州的“老故事”。

3.png

永庆坊街景

深挖文化内涵,擦亮广州文旅名片

鼓励发展街区新业态。永庆坊活化利用注重考虑街区对新业态的承载功能,通过导入新业态,提升产业造血能力,让老城区逐渐焕发新活力。

永庆坊项目分为“粤韵西区”及“风尚东区”。西区以文创特色、“非遗”传承、国粹文化、老字号为主要内容,顾客可在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新生魅力;东区则偏重“国潮”时尚、先锋文化体验,感受新活力带来的冲击与碰撞。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由荔湾区文商旅中心统一进行业态规划、招标,坚持“一家一特色,一店一格局”的原则,引入了文化艺术业态、传统工艺业态、文化休闲业态,目前已形成了60余个文化机构的集聚区域,合力营造传统和现代共融共生的泮塘IP(知识产权)。

结合文化特点,以点带面建设旅游路径。结合广州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特点,以点带面规划建设文商旅精品线路,以“走读广州,感知城市”为主题,推动9条“最广州”(古都年轮、城央水脉、丝路遗风、粤味探悠、工场传奇、西关小筑、街市揽胜、红色基因、文宗体验)历史文化旅游路径建设。其中,“丝路遗风”结合建党100周年对海珠广场及周边地区进行整治提升,取得良好的效果。

4.png

修缮后的恩宁路骑楼街

引导多方参与,画好保护利用“最大同心圆”

搭建多方参与平台。成立广州市文化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创新设立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充分听取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商户、媒体代表等各方意见,逐渐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模式。例如,在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活化过程中,组织百余次居民访谈,记录52份口述历史,开展22场公众活动。

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招募2批、200多名“名城守护官”志愿者,成立“名城保护联盟”,推动“瓜岭计划”和“老城新生”伙伴计划,开展名城保护进校园活动,吸引“文保”爱好者、社区规划师、高校师生等共同参与保护利用。名城守护官“街区再声计划”获得2023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探索之星”奖。

原文见《城乡建设》2024年第20期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