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北京城市风道再惹舆论 城市建设反生态值得检讨

2014-11-24 16:4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11月21日,北京建立6条通风走廊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把“引风驱霾”的话题推至舆论浪尖。近年来,多个城市纷纷传出类似声音,将进行城市风道规划,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手段之一。那城市风道到底有没有用?值不值得推广?

北京城市风道再惹舆论 城市建设反生态值得检讨

2014年11月21日北京市社科院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研究员丁军表示,北京建立6条通风走廊对城市空气污染扩散的改善、以及促进城市空气的微循环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指出,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城市上风口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且把风口的清理、治理和规划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据北京市规划委消息,目前这6条通风廊道仅仅是初步的研究设想,最终确定方案有待论证。

该研究课题相关负责人表示,这6条通风廊道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热岛效应,着眼于北京的小气候。根据2011年的遥感结果分析,北京的城市热岛效应开始加剧,伴随而来的是空气的污染。其中,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集中热岛主要分布在分钟寺至十八里店、南苑机场和首都机场、前门至大栅栏这三个区域。分钟寺至十八里店地区由于建设密度大,绿地少,热岛效应明显;南苑机场和首都机场区域则是因为受到建筑材料等因素影响,热岛强度较大。

北京规划城市风道的消息并不新鲜,今年7月份,就有报道称“国家和北京的气象部门正在研究北京的城市风道,正在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有专门章节阐述城市通道内容”。北京市环科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相关部门确实正在研究城市风道,包括哪些地区是北京主导风向的通道、通道应该如何维持等。北京正在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或有专门章节阐述城市通道相关内容,这也是北京首次系统性和全规模地进行相关研究,相关研究结果预计今年年底发布。

所谓城市风道,参与《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的李军认为是“宏观上为城市近郊区新鲜空气进入城市内部提供条件,微观上利于形成局地环流,以改善街区小气候的地区。”也就是将郊外空气引入城市的通道。

但这种“引风入城”的方式,对治理雾霾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能在城市局地范围、暂时性地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李军说,在静风天气,即便引风入城,也顶多是将一个街区的污染吹到另一街区,或者是将城市的污染带到城郊,“并不能完全解决大范围雾霾的问题”。

对于城市风道这一新鲜事物,不仅一些专家看法谨慎,网络上有人也调侃,治霾还是得靠风。得承认,雾霾的治理,确实需要追根溯源,不过,这并不能否定城市风道的价值——大气治污,治标和治本完全是并行不悖的。

环保专家彭应登说:“城市风道不是建立的,而是在规划中先行落实的。在北京主导风向上,应对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控制留出空间,这对污染物、城市内部热量和废弃物疏散等都有作用。”

彭应登认为,城市风道能保留一个城市的绿地、水面等生态红线,保留安全的绿色空间和生态格局。他表示,城市规划应该注意大范围的互相协调和衔接,例如在区域生态走廊、区域水环境上下游等方面,要打破现在因行政边界所带来的“城市群病”。例如北京,就应从京津冀大区域来考虑通风廊道等生态规划问题。

“北京每次遇到重污染过程基本处于无风的静稳状态,有风道但没风解决不了问题,治理大气污染,根本还是要治理污染源。”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如是说。

不仅是北京,近年来,上海、杭州、武汉、南京、株洲、贵阳、绍兴、福州等多个城市也纷纷传出类似声音,将进行城市风道规划,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手段之一。

城市风道作为城市气候规划的重要部分,在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例如德国汽车工业城市斯图加特由于地处山谷,曾一度遭遇空气污染之惑。但后来,通过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分析,建设城市绿色通风走廊,有效缓解了空气污染物在城市凝聚不散的问题。同样,德国的慕尼黑也规划建设了5条城市通风走廊,让季节性的干热风从城市中穿过,带走城市中的脏空气,效果相当好。

从这意义上说,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城市风道而已,当下的城市建设管理中,还有多少“反生态”的做法和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检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