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王凯: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2025-11-25 11:10 来源:规划中国微信公众号

导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市更新,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2025年11月13日,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与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2025浙江城市治理论坛,论坛主题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本次论坛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作主旨报告,同时邀请了来自上海、重庆、武汉、成都、杭州等五座城市的专家学者,交流地方城市更新经验。通过这场思想碰撞,汇聚全国智慧,为城市更新的深化实践提供了更多“金钥匙”。

1.png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的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原则、工作要求,对今后10-20年的城市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把握方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背景与意义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城镇化战略实施取得的巨大成就,历史性地作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的科学判断。

首先,对于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转向,可以用一个“转段”、三个“转型”来阐述。

一个“转段”: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从“大规模、快速化”转向“中低速、微增长”新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已由2000-2020年的1.39个百分点降至2020-2023年的0.76个百分点,近3年城镇化增速显著下降。

三个“转型”:

一是经济转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出口导向、投资驱动和消费”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服务业、技术进步”转变。2024年,科技进步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7%。2025年上半年,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是:52%、16.8%、31.2%,消费贡献率已经超过50%,显著高于投资和出口。

2.png

1990-2022年“三大动力”对GDP贡献的变化

二是社会转型——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开始减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并存。2020年,我国0-14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31.5%,育儿养老负担不断加重,总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从2010年的34.2%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45.9%。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18亿人,占比30.31%;75岁以上老人达到1.24亿人,占比9.01%;80岁以上0.8亿人,占比5.06%。

3.png

中国人口规模预测和总和生育率情况

三是能源转型——我国将全面进入“减碳降碳”时代。2035年,我国城镇化发展预计进入稳定时期,城镇人口将达到10亿左右,同时碳排放也达到峰值,出现城镇人口峰值与碳排放峰值“两峰叠加”。同时,2035年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之后迈向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在2035年前,城市发展要全面进入“减碳降碳”建设时代,运用现有的减碳技术,谋求高质量碳达峰;而在2035年后,需要通过寻求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技术突破和制度保障实现碳中和。

4.png

我国城镇化曲线与碳排放总量曲线关系

其次,对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向,过去靠“举债建设、卖地还钱”的模式已经走不通了。

根据土地出让收入相关数据,1997-2020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增长137倍;而从2021-2024年,土地出让收入下降44.1%。因此,城市发展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转变,从“建设时代”向“治理时代”转变。

同时,新时期城市工作也需要新理念、新方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五个注重: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二、悟透方略: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5.png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首先,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要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不同于过去的政策文件一直只提“现代化城市”,这应该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将人民城市和现代化同时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涵,具体包括六个维度: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为引领,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实施中,需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人的分析要精细化。要以系统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为导向,重点关注解决“四个2亿人”的新需求:即2亿新市民、青年人约70%在城市租房住,住房困难突出;2亿居民生活在城镇老旧小区中,这些小区普遍存在设施不健全等问题;2亿老年人的住房适老化设施严重不足,不适应居家养老需求;2亿儿童对于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具有一系列新需求。

6.png

新市民、青年人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率(%)

第二,服务设施要空间化。要把城市中最好的空间资源还给老百姓,是城市工作“人民性”的最好体现。例如,杭州市委、市政府自2002年起实施的“还湖于民、还绿于民、还山于民”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这一理念最具代表性的实践。

7.png

杭州西湖

其次,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式是要坚持推进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现代化人民城市指标相对应,需要高度关注城市中5类空间的规划建设:居住空间——打造宜居共享的居住环境(“宜居”);产业空间——以科技创新引导城市产业转型、以促进创新和合作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公共空间——营建人民满意的游憩空间(“美丽”“文明”);韧性空间——提升区域与城市空间的安全韧性水平(“韧性”);虚拟空间——依靠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智慧”)。

从内涵式发展的角度来看,要重点关注存量空间的迭代更新,以满足新经济、新消费、新人群的新需求。迈入新消费时代,人民的消费需求从一般消费品转向更加注重环境、文化、服务、数字化体验。例如对于青年一代的个性消费、个人消费、文化消费、虚拟消费等,需要更加多样化的承载空间和服务方式。这些空间的供给难以通过增量扩张来解决,而是需要通过多样化、多主体需求的存量空间更新,来满足新时代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8.png

杭州杭钢公园

最后,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要推进城市更新。

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增动力、添活力、强耐力。通过打造创新园区,构建创新生态、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增动力”;通过建设高品质居住区和全龄友好型社会,发展文旅产业和康养服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添活力”;通过提升城市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加强交通管网维护与运营管理,保障建筑、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升城市的持久力,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强耐力”。

9.png

成都太古里

三、用好方法: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未来10-20年里,城市更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核心任务是从解决“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面对新时期的工作任务,城市更新工作要注重分类施策,并构建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体系。

首先,针对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实施空间的分类施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对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这8项任务可以归纳为对4类空间更新的新要求:居住空间——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切,持续推进既有建筑、老旧小区、完整社区等住宅住区的更新改造;产业空间——要特别关注老旧街区、老旧厂区的更新提质,激发经济新动能;公共空间——要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底线,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文化空间——要强化文化赋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

其次,形成“精准查找问题-精细设计空间-精细运营维护”的新工作方法。

一是精准查找问题,通过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二是精细设计空间,强化城市设计对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引导作用,明确房屋、小区、社区、城区、城市等不同尺度的设计管理要求;三是精心运营维护,坚持运营前置,建立健全适应城市更新的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机制。

最后,构建“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分层次规划设计体系。

在城市层面,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时序。比如《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3年8月启动编制,25年3月获市政府批复,成为浙江第一个批复的市级更新专项。在片区层面,综合考虑片区的更新潜力空间、问题与需求等因素,确定片区的更新目标、更新策略、功能业态,并指导实施。比如杭州、宁波等城市制定《更新片区策划方案编制技术指引》,明确技术路线与编制重点。在地块层面,统合“规建治投运”全链条,实现城市更新项目管理、财务、建设、运维均可行,提高项目的落地性和操作性。

10.png

上海“一江一河”治理工程

总体而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中长期城市工作的总方针、总基调,就是要以现代化的人民城市为目标,推动新时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全面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我们要落实好推动城市更新的两办文件,做好城市体检,编制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形成城市更新的系列项目,扎实推动城市更新的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