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15规划年会媒体报道 > 正文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昨日在贵阳开幕

2015-09-20 17:57 来源:《贵阳晚报》

9月19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办,贵阳市城乡规划局承办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阳开幕。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出席开幕式并作大会学术报告。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致辞。

国务院参事、学会副理事长王静霞出席开幕式并主持大会学术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俞滨洋,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少荣致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学会副理事长唐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郭鹏伟,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署长凌嘉勤,省政府副秘书长吴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鹏、总规划师王春,贵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聂雪松,副市长钟汰甬出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石楠主持开幕式。

仇保兴在题为《海绵城市与规划变革》的大会学术报告中指出,城市不仅是造成水危机的源头而且是解决之道。海绵城市顺应自然,其本质是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通过转变城市排水防涝思路,使城市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最终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他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不是重编城市规划,而是将海绵城市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各个方面;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实现多层次水微循环;不是取代大排水系统,而是对该系统的强化和优化。实现海绵城市的途径有三种,即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建设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海绵城市规划与智慧水务是协调海绵城市各单元有效运行的两大系统工程,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四层次在海绵城市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上下结合推动系统创新,而分区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海绵度”测评并给予奖励引导尤为重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规范、标准任重道远,海绵城市将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和先行队。

陈刚在报告中与大家分享了新常态下贵阳市城乡规划转型的探索。他说,贵阳地处西南腹地,生态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近年来发展态势“异军突起”,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数据发展成为两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为未来发展赢得先机。当前,贵阳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开放贵阳、创新贵阳、生态贵阳、法治贵阳、人文贵阳、和合贵阳”六个升级版。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贵阳依托特色资源、建设千园之城,打造200米以下近地通风走廊、让城市“自然呼吸”,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实施“四项行动”计划,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底线。同时,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强化“规划树”规划编制体系,明确十个区(市、县)的城乡功能分区,分类指导、有序发展,以“疏老城、建新城”为统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六统一”原则转变城市开发模式,积极创新,书写城乡规划的“贵阳探索”。

慕德贵在致辞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出席大会的来宾表示欢迎,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州发展表示感谢。他说,长期以来,贵州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规划编制,健全规划体系,加大城乡规划管理培训力度,引进城乡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近期,《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已获住建部批复,并向国务院申请设立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从而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整体提升。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是交流城市规划领域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具有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参与度高的特点,被誉为“规划师的节日”。此次年会在贵阳召开,为提升我省城乡规划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希望各位嘉宾多为我省城乡规划和城市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推动我省城乡规划和城市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俞滨洋在致辞中表示,城乡规划服务大局、依法行政,上承国家、下接民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的任务非常繁重,希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进一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激发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学者的创新活力,在传承与变革的新常态下,围绕“十三五”重点工作,以科学研究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据悉,本次年会以“新常态:传承与变革”为主题,从9月19日持续举行到21日,期间将举行46个平行会议。

当天,颁发了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优秀组织奖、第三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优胜奖、第八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学会杰出工作者奖、第二届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等。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王军,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等作了大会学术报告。

开幕式前,陈刚、慕德贵与仇保兴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负责人进行座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各省(自治区)住建厅、各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国内部分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省直和贵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

(本报记者 孙惠楠)■声音集萃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借力大数据 建智慧城市昨日的年会上,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就“规划问题的大数据路径”作了演讲。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他表示,大数据消除了一切融合协调的客观障碍,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有助于建立真正的“智慧城市”。

“把大数据中心建在贵阳,成本小,效益高。”郭仁忠认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十分符合贵州的环境、资源条件。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可以形成后发优势,改变人才结构,带动城市发展。发展大数据不仅是分享数据,它还将逐步把贵阳打造成为“智慧之城”。

“城市是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地理空间。”郭仁忠说,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需要多位“规划师”、职能部门来分领域谱写,当各个领域的规划归集时,就会出现矛盾,这是每个城市都会遇到的发展瓶颈。大数据路径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规划的数字化转型,是解决城市规划问题的新可能、新路径。有了大数据,那些阻碍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把不同的资源数据整合起来,它就能满足各类规划的需要。”郭仁忠认为,通过大数据的集成,可得到统一的数据资源,从而规划出合理的城市构造,建立真正的“智慧城市”。

“大数据是当代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解决规划问题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内容。”他建议,规划师应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分析有效数据,从而做出智能规划。贵阳现在已走在发展大数据的前列,相信这一超前的举措将为贵阳打造“智慧城市”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王军:健全土地政策 寻求存量发展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变得越发有限。王军认为,当务之急应该从过去的“增量”发展转而谋求“存量”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面对紧缺的土地资源,应该进一步健全土地、税收等政策,科学分配公私利益关系及城镇化所产生的社会增值。

“不动产所有者应该承担与他们所分享的社会财富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征收不动产税就是进步。”王军看来,城镇化的本质是公共服务的延伸和优化,这会促进不动产所有者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政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通过不动产税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更专注于完善公共服务,将财富的蛋糕转而分配给普通百姓。

中山大学教授何艳玲:城市回归社会 更加人性宜居中山大学中国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何艳玲说,目前中国的部分城市长期处于“无闲暇”状态,城市经济结构不均衡,社会权则迷失在城市治理中,因此无法带给居民更好的宜居体验。

“让城市回归社会,让治理回归权利。”何艳玲说,城市应基于个体体验和家庭友好的政策设计,使生活与闲暇成为城市重大公共议题,并成为城市决策和城市规划重要理念。

清华大学教授罗家德:用好两股力量 构建合理规划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罗家德认为,城市结构的合理性,一半靠规划,一半靠社区营造。所谓社区营造,就是政府引导、民间自发、NGO帮扶,使社区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帮助政府解决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问题。

罗家德说,鼓励建立由下而上的社会自治力量,创造民生导向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力量,让两股力量共存共生,相辅相成,构建更趋于合理的城市规划。

向楠 肖达钰莎 谢梦航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