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

2016-04-14 09:35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记者 薛秀春

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2月初联合印发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这意味着,绿色建筑将进入新一轮政策期,我国的绿色建筑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此,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委员会主任王有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乐观。他同时强调,我国地域广阔,发展绿色建筑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实际,因地制宜,确保绿色建筑质量,不能让绿色建筑“变味”。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化

绿色化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的新目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王有为说,“绿色化”发展,使“四化同步”变为“五化同步”,表明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绿色建筑将在绿色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也在发文,推动绿色建筑大发展。

据了解,我国绿色建筑虽然起步晚,但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发展迅猛,几年来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始终保持大幅增长态势。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数量居全球第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的绿色建筑面积已达4.6亿平方米,397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2015年新增1098项。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已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已经从办公楼、医院、宾馆等单体建筑走向了群体建筑、区域建筑,走向了绿色城市,仅北京就要建14个生态城区。各地政策文件纷纷出台,北京、上海、深圳已开始要求做到100%建设绿色建筑。王有为认为,发展绿色建筑就是要这样,在面上要拓宽,要从单体建筑拓展到社区。他透露,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国家标准已编制完成,正在准备审查。

由点及面的绿色建筑发展路径成效显著,数量目前全球第一。此外,我国在绿色教育普及和绿色工业建筑方面都走在了国际前面。

王有为介绍说,目前我国在抓绿色校园中小学绿色生态普及教育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不仅有绿色校园国家标准,还编辑出版了针对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三套共五本教材,每年还要举办多场普及活动,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发展绿色建筑要从娃娃抓起,要抓人文的东西,把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做大做强。

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建筑工业化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手段。国家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2012年8月,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正式启动,并一直稳步发展。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预制率达50%以上,新加坡和日本达到70%以上。我国有些地方的有些项目预制率都做到了65%或70%。

王有为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呈现的特点和取得的成绩,为今后的发展、为绿色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绿色建筑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发展绿色建筑一定要实现:保护自然山水、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塑造风貌特色、提升空间环境。这些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各地实际,要因地制宜。王有为认为。

中国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同时要以人为本。针对绿色建筑要“高大上”、追求舒适,不能强调“四节一环保”的观点,王有为表示,我们国家资源那么紧张、环境那么恶劣、能源非常短缺,一追求舒适就没有度的概念了,一舒适能耗、水耗等就都上去了。绿色建筑经济适用最好。中国的绿色建筑不是高科技的堆砌,不是把高科技的设备、仪器买来安上就好。而是应采用适用技术。当然要分地区,对大部分地区来讲,适用技术就可以了。

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不同地域的自然及气候差异较大,在制定绿色建筑标准时一定要把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五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灵魂。例如,成都这样日照时间短的城市,就不适宜推广使用太阳能;像甘肃这样降雨量小的省份,给住宅安装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纯属徒劳。

不仅总体思路要突出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在技术选择上也要这样。王有为说,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正在发展深化,但对非常重要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认识还比较肤浅。绿色建筑集成技术就是把各项建筑技术集中,这就有交叉和矛盾的东西,这时就要利用工程技术智慧,要因地制宜,与实际相结合。

如,建筑的窗户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国建筑能耗的50%都是从窗户流失的。窗户开大还是开小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首先要看这个建筑是在北方还是南方,是住宅还是学校。学校的建筑采光最重要,那么窗户就要开得大大的,方便采光。学校建筑节能问题不像住宅那么突出,采暖、制冷的要求比较低。因为寒暑假和晚上是用能最多的时期,而这时学校已放假学生都回家了。要是住宅的话,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24小时都需要采暖或制冷,采暖就是最重要的,同时要考虑节能,所以住宅的窗户就不能开得太大,我们现在新建的住宅很多都被设计成落地窗这是很可笑的。

再如外墙保温板的厚度,北方严寒地区要求20厘米厚,而北京处于寒冷地区要求8厘米厚,而你却非要做20厘米厚的,这就是不切合实际。所以一定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绿色建筑技术。

王有为认为,各地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同、水平不一,如果还用老的一套绿色建筑标识评审办法是不行的,但绿色建筑评价顶层必须控制好,二三年后我们有必要对绿色建筑进行后评估来个大检查,看看已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是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不是“高大上”就好,更要看是否经济适用、符合本地情况。

绿色建造要走建筑工业化之路

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市,新建建筑总量超过2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如何与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实现快速发展?王有为表示,捷径就是建筑工业化。因为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可以实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保的问题,推动我国的绿色建筑快速普及性发展。

建筑工业化有利于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推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建筑工业化在国内发展迅速,国家‘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将建筑工业化列为优先发展方向,发展建筑工业化要重点关注顶层设计、增量成本和地域差异性等问题。”

建筑工业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抓建筑工业化,一直进展缓慢,但现在情况发生变化。首先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要求,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时,并可以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实现环保的目的。其次是劳动力情况发生变化。目前,劳动力市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工供不应求,建筑工人十分辛苦,装配式建筑代替了传统现场浇筑作业,节省人工,可解决劳动力问题。最后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方式转向工业化战略。建筑工业化就是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装配式建筑可以极大地促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还将带来建筑队伍结构的重大变革,这是实现高水平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

建筑工业化程度高低,一定要看其产值的高低。如果一栋房子的一个楼梯、一个阳台是在工厂生产的,这是不能叫建筑工业化的。一栋房子20%的工厂生产率也不能说是实现了工业化。如果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产值很高,就说明工业化率高。他举例说,一栋房子的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都是在工厂生产的,那产值就很高,那样建筑工期缩短了、质量有保证了、安全事故也减少了。

为实现建筑工业化,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国就组织开展了建筑工业化的五大课题研究,对建筑工业化的实施问题、施工中的问题、产业化问题、生产秩序问题以及技术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陈政高部长强调,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在装配式建筑推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王有为充满信心地说,建筑工业化今年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王有为最后强调,发展绿色建筑和实现建筑工业化,都离不开建筑师。建筑造型、色彩、形状、功能分布,建筑的朝向、窗墙比、智能、体形系数等,全靠建筑师。如果建筑师不懂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很难成功,因此,要开展研究,将建筑师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清楚,同时也要提高其水平。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