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讨会在晋江召开

2014-09-02 09:50 来源:闽南网 作者:陈建辉 谢向明

昨天,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讨会在晋江召开,副省长陈冬带队现场走访,并邀11名国家部委和科研院校专家,共话晋江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大方向“把脉”。

研讨会由由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住建厅和泉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致欢迎辞,泉州市长郑新聪主持研讨会。

上午,陈冬等一行实地调研晋江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走访了晋阳湖、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等七地。

陈冬作总结发言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晋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晋江新型城镇化实践是“晋江经验”的延续和拓展,为我们探索了路径,提供了许多鲜活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社会和谐;二是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以城镇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三是以规划为先导,促进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四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激发城镇发展活力;五是以生态保护为底色,提升城镇发展品位;六是以根脉文脉为魂,凸显文化特色。

陈冬强调,要认真梳理吸收专家的真知灼见,强化科学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城镇布局,扭住产业发展,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生态的保护和修复,继续发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晋江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下午,与会嘉宾围绕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交流研讨。

植入“创新DNA”于发展中

创新,是研讨会上从专家口中蹦出的高频词汇。

“要植入创新DNA,让创新因子根植于发展灵魂中。”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说,晋江将原本密布皮革厂、鞋厂的洪山工业区,变身为创新的“大脑”洪山文创园,这或许就能说明为何晋江拥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品牌企业。东北老工业区走的是能源消耗型道路,缺乏创新,如今疲软,晋江不能走这条路,要以创新为新常态经济的支点、抓手,引进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延伸产业链条。

18年前,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周南曾来过晋江,他说如今“变化太大、为之振奋”,认为其根本是“创新驱动,理念先进”。

善待外来人口 吸引家庭落户

“20多年来,我是晋江发展的见证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32年前做大学毕业设计时,曾注意过晋江发展路径。对比昆山、东莞发展模式,他寻思着新型城镇化该落点到善待外来人口,“这方面晋江做得最好”。

他认为,与此前不同的是,现在的产业工人,再也不满足于一张床、一份工资,而会把老婆孩子带在身边,因此现在要留住一个人才,必须考虑要留住一个家,做好人性化服务,接纳和满足他们的新需求。

“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应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提供均等化待遇。”同济大学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称,未来城市竞争,核心是人的竞争。另外,从长远看,建议简政放权,赋予更高更多的社会经济管理各项权限,为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各方“松绑”,释放发展活力。

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双发展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春光参与过一些晋江调研和规划。“和我老家温州一样,晋江民营经济发达。”王春光说,不同的是,如今,晋江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上更具样本意义。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接过话茬说,温州更多的是工业化大于城镇化,错过了窗口调整期,遇到发展瓶颈了。“说白了,就是产业经济很好,但城市面貌跟不上,就像一个人很有钱,但穿着邋遢、形象欠佳;珠海刚好相反,城镇化大于工业化,城市建设得很好看,光鲜华丽,却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而晋江,虽然城镇化也稍微滞后,但可以说已约等于工业化了”。

房宁说,此前,晋江工业化先起步,城镇化跟不上,现在要两条腿走路,不能一长一短,“要不就小儿麻痹症了,怎么走也走不快”。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