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做行走的“古城代言人”——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

2024-01-04 11:23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记者王亦凡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日电 被杜甫赞为“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古城,如今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游客们漫步在青石小巷,穿梭于传统民居之间,与这座伫立千年的古城进行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对话。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保持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二十多年前差点被“拆古建新”“拆真建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说,1998年他第一次到阆中呼吁保护古城时,市政府已经出了拆迁的公告。作为古城保护规划项目的负责人,张广汉面对巨大的压力,提出要将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结合。多方努力下,阆中的历史文化风貌最终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张广汉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2853560_500x500.jpg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张广汉表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文化自信,在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更在于我们这一代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张广汉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传承至今的不仅有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悠久的历史建筑,还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古城。“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承载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而蕴藏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理念,更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

“合法依规的礼法思想,‘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系统的思维方法及实践理性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广汉说,历史古城的保护,就是要保护这些文化思想和延续空间的连续性,让城市在传统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有机生长,呈现从过去到现在的历时状态,同时保持其文化特色。

奋战在古城保护一线多年,张广汉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不断进步:保护制度日臻完善、保护理念与时俱进、保护力量不断创新、保护对象不断扩充、保护经验日趋丰富……

“中华文化有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张广汉说,我们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坚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适应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时代的青春活力,从而使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树立自信。

在保护和发展中重焕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在张广汉看来,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名城,关键在于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认识不到位,就不会花力气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缺失又反过来影响领导的认识和决策。”

2853561_500x500.jpg

如何提升认识,并将其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张广汉表示,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两办文件和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建立起传承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张广汉曾担任北京景山八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大运河浙江段遗产保护规划、正定、阆中、沈阳等国家名城保护规划负责人,并多次到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考察。他认为,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的历史风貌,又要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改善老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破损状况严重。同时,人口增加导致的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居民们基础的采光、通风、取暖等生活条件都无法得到满足。”张广汉说,由于缺少维修资金,之前属地政府会采取“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等开发方式,在原址重新修建仿古建筑、现代建筑等。很多古城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面对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矛盾,如何让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和发展中重焕生机与活力?张广汉表示,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留原有的建筑、街道布局,留存原有居民,同时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功能等逐步进行完善。

“阆中古城就是‘保护也是发展’的典型案例。”张广汉说,政府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对居民修缮个人房屋也有一定的奖励补贴。旧城改造取得一定进展后,居民可以结合旅游的发展,做一些民宿或者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古城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来居住和创业,为古城发展注入新动力,阆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才能守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张广汉说。

肩负新使命,彰显新担当

30多年来,张广汉走遍了国内的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谈起对古城的感情,他用“酷爱”一词来形容。他至今记得1996年自己第一次承担国家名城保护规划项目,负责正定古城规划设计时的激动。再次回到正定,看到自己耗费心血规划设计的古城成功走上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并重的道路,四塔耸立的古城天际线和古建筑轮廓线保持至今,张广汉感到无比振奋。

2853562_500x500.jpg

对张广汉来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他为之奋斗的事业,更是他毕生的目标和理想。

“我觉得保护古城是一件特别紧迫的事。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历经千年沧桑才传承到现在,绝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直白的话语,饱含着张广汉对古城发自内心的热爱。

近段时间,通过科技部“揭榜挂帅”方式,张广汉带领团队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与技术体系”科研项目,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功能劣化、传统风貌破坏、基础设施陈旧、展示利用落后、监督管理滞后”等关键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研究。

张广汉还主动承担起“讲好古城故事”的责任,成为行走的“古城代言人”。他在全国各地通过讲课等多种方式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结合自己在多地从事规划设计工作总结的实践案例,让宣讲更加生动有趣。

“做好新时代的历史文化工作,还需要秉持开放的全球视野,感受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融合,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张广汉说,要不断向全世界讲好古城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广汉也把履职重点放在历史文化保护上。2023年全国“两会”上,他结合本职工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提案》等3件提案,均得到回复和采纳。今后,他将继续围绕相关主题,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我们要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广汉表示。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