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阳光洒在雄安新区大地上,这座生机勃勃的未来之城,在朝霞中展露美丽的“容颜”——
中央绿谷如一条绿色绸带环绕城市;雄安体育中心如同三枚“山水印章”,中正有序、蓝绿相容,构成一幅山水画卷;状如花瓣的中国星网总部大厦别致精美,形似“金芦苇”的中国中化总部大厦高耸挺拔;悦容公园旁的“雄安之眼”倒映在水波中,赵州桥的古典风韵与数字时代的科技范儿相融共生……
8年多来,雄安新区始终坚持以“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为指引,着力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这里的城市空间格局秩序规整、灵动自然;环境景观城景应和、蓝绿交织;建筑设计古今融合、中西合璧。
这座城的美让人惊叹,置身其中,你尽可“诗意地栖居”……
近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市民中心及悦容公园。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严谨创新的风貌管控
疏解人员王蕾一家,就是被雄安的美打动,全家扎根雄安。
“雄安没有高楼林立的压抑,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这里是能安放心灵的地方。”王蕾说,雄安城市空间大气舒朗,建筑不高且错落有致,是一座能看到星星的城市。她和丈夫经常陪着儿子晚上看星星,朗诵关于星空的唐诗宋词。周末去悦容公园徒步,她给儿子讲公园里的苏式建筑和山水美学。一家人在雄安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那么,雄安为何能“长”得这么美呢?奥秘在于严谨且创新的城市风貌管控。
“‘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是雄安新区建筑风貌的总体指导思想。”
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处负责人肖艳明表示,雄安新区建筑风貌扎根雄安地域环境土壤,融合中华建筑文化基因,吸收世界优秀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探索形成依托中华文化及地域环境并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开放气质。
要做到城市风貌整体协调、和而不同,必须“细”。
在雄安,建筑的“长相”从来都不是随意地挥毫,而是有着一套细致的“行笔规范”,即城市建筑风貌管控内容。
管控的内容非常详细。比如,建筑色彩搭配要以和谐为前提,片区内居住建筑应结合自身特点选取主色调和辅色调,避免点状穿插;高度搭配方面尽量保证相邻建筑高度不跨档,避免因建筑高度变化差异性大造成街道及片区天际线不和谐。
同时,这套规范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办公、校园等不同类型设施的风貌管控,从布局、造型、立面、屋顶、色彩、材质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总结,实现了全要素分类管控,全流程服务引导。
“雄安新区的建筑风貌既要坚持挖掘地域特征,展现华北水乡的独特地域风光,还要体现疏解单位的文化元素,这就要求我们高标准、高质量把控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肖艳明说,他们把风貌审查服务清单和服务流程告知每一个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并一对一提供全流程服务指导。尤其针对疏解项目,服务的内容“事无巨细”,大到整体布局风格,小到砖瓦颜色,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无人机航拍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河北日报记者 李畅摄
精雕细琢的城市肌理
城市风貌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什么叫“好看”?怎样算“协调”?众口难调。
“建筑设计与建筑审美的趋势随着时代发展在发生变化,新的技术、材料与工艺对建筑风貌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我们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吸收新理念与新方法。”肖艳明说。
城市风貌的每一个问题,肖艳明和同事都“精雕细琢”。
比如城市的第五立面——屋顶。如何解决屋顶容易出现的无序问题?肖艳明和工作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与心血刻苦钻研。
“屋顶是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做好了是城市的一大特色,做不好城市可能变成一只‘花脸猫’。”肖艳明说,尤其是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空中交通将越来越繁忙,一个城市的风貌好不好,从空中就能一目了然。
肖艳明和同事经过研究后发现,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屋顶颜色也应有所区别。就启动区来说,临近公共建筑、轴线两侧、绿地景观、白洋淀等不同区域的住宅,他们结合周边建筑和环境,将屋顶颜色设计为青黑色或枣红色,从而彰显新区“红瓦绿树、华北水乡”的风貌特色。
住宅屋顶的坡度,也要深入研究。坡度太陡,可能导致施工和维修时工人发生危险,空间太高、太尖,外观上也不好看;坡度太缓,会导致风大的时候雨水倒流,从瓦缝流进室内。“根据北方气候条件,综合考虑降雨、排水、降雪、视觉形象、工程难度、文化传承、内部空间使用等各种因素,我们发现住宅屋顶坡度在25度到35度之间最合适。”肖艳明说。
甚至连屋顶施工维修时工作人员使用的安全扣环这样的细节他们也没有忽视。安全扣环设在屋顶的什么位置、怎样保障牢固、怎样不影响屋顶美观……这些问题全都得考虑清楚。
“新区是在‘一张白纸’上建新城,很多事情没有先例可循,要一点点去摸索、去尝试。”看着研究成果一步步变为现实,新区的城市容貌越来越亮丽,肖艳明心中成就感满满。她坚信,不久的将来,当更多人从空中视角看雄安时,看到规整有序、相得益彰的第五立面,一定会为这座城市别样的美所震撼。
2024年8月26日,无人机航拍的雄安新区悦容公园。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智慧多维的“实景模拟”
建筑风貌不是静止单一、封闭孤立的。要做到多维度、全景式地把握建筑风貌,离不开“智”绘。
为此,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有关技术团队研发了雄安新区风貌信息化平台。该平台集三维展示、实时渲染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解决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过程中可能形成的风貌碎片化问题,实现对城市风貌完整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全过程动态把控。
“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往往只关注自身建筑,忽视了是否与周边建筑和谐的问题。”肖艳明介绍,通过将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3D建模并导入风貌信息化平台,能够将该项目与所在片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出来。在这样的“实景模拟”下,临近建筑之间是否协调一目了然。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了中国星网总部大厦、创新坊二期等多个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运用雄安风貌信息化平台审视我们的设计方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可以说雄安在风貌信息化平台搭建方面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该公司副总裁赵颖表示,从建筑曲面的弧度,到外立面的颜色,再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在风貌信息化平台的“慧眼”下,企业的多个设计方案得到优化,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每一片砖瓦都有数智赋能,每一处细节都精心打磨。
雄安的美,是匠心与智慧的结晶。这座朝气蓬勃的新城,正以规制之笔、生态之韵、智慧之光诠释着“美”的生动内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