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南京,能否入围“国家中心城市”

2016-03-21 09:13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记者 顾巍钟

住建部编制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考虑设立一批总量10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成都、武汉、青岛等城市“闻风而动”,努力争取。全国两会期间,南京市领导表示,期盼南京能够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承担更大的使命。记者了解到,南京市规划局已把瞄准这一定位的总规修编,作为今年城市规划重点工作。

立足全球视角,摸清城市“家底”

按照住建部门的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城镇体系“最高层级”,在全国具有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南京市规划局总规处处长王耀南认为,南京在区位、产业、交通、科教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较强的要素集聚、创新引领和产业辐射功能。南京是六朝古都,如今作为科教名城,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综合实力全国第三。近年来城市经济深度转型,2015年产值近万亿元,服务业占比57.5%,这一比例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南京最“耀眼”的优势是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城交院董事长杨涛说,南京集空港、海港、高铁港于一身,空港有禄口国际、六合马鞍两个机场,禄口机场已于1月底起实行江浙沪机场144小时落地免签。—12.5米航道则使南京成为长江最深入内陆的深水海港,江海联运、铁水联运,辐射长江中上游、瞄准欧亚物流新通道。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去年底宁安城际通车后,南京往全国6个方向都有高铁通行。

“瞄准国家中心城市,我们要站在全球视角对标找差,全方位审视自己的城市。”王耀南介绍,为对总规进行调整,市规划局正进行资源普查、摸清“家底”,既要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南京哪些优势发扬了,发展得很好,哪些资源利用得不够,有待开掘;又要放眼当前今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对标国际上同类型城市,找差距、找机会、找定位,看南京的机遇在哪里,如何实行区域分工、参与全球竞争。

有为才有位,实干争创“中心”

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南京不同于沈阳、西安、武汉,分别是东北、西北和长江中游的“绝对中心”。对此,多次主持南京总规修编的南工大教授蒋玲认为,长三角是中国最发达的“区块”,城市群里多个城市经济实力本来就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的中心城市。此外,国家规划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就是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国际大都市职能太多了、负担太重了,需要若干中心城市分担。南京是长江经济带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距上海300多公里,在南京都市圈、宁镇扬城市群是龙头,有条件、有资源承担国家战略、国家使命。去年南京江北成为第13个国家级新区,很重要的是看重这些综合因素。

蒋玲说,住建部规划国家中心城市,很重要的是看重其未来潜力、发展动力。当前,南京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多重战略叠加,南京正着力发展创新性、服务型、枢纽型、开放性、生态型“五型经济”。

为把交通枢纽变为经济枢纽,南京规划了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的三大港口经济区,5年后产值有望达到3000亿元。建设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投资超百亿元的河西金融城封顶招商。旅游业依托牛首山、大报恩寺两大遗址公园推出江南佛教文化游,从栖霞山到江宁西部规划建设全长30多公里的环绕越文化休旅带,串联起汤山国家级度假区、银杏湖乐园、江宁“五朵金花”等巨头旅游项目。

既要周边拥戴,也要百姓认同

蒋玲分析,在国家新一轮城镇体系布局中,中心城市无疑将有更多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分工更加高端。但她认为,区域经济竞合有其自身规律,“打铁还要自身硬,中心城市还要得到周边城市‘拥戴’”。

杨涛认为,南京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上要规划建设北沿江和宁连高铁,一条服务于从上海、武汉到成都的长江经济带,一条打通从东北亚、山东到北部湾的经济走廊,如今这些通道都预留着;在南京都市圈内,要上马宁马、宁滁、宁句、宁镇扬的城市轻轨,把整个都市圈拧成团,“寰观宇内,服务周边,你才能成为‘中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涛说,上海城市规划中没提自己是中心城市,但无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老大”。深圳从30多年前的小渔村,发展为今天的创新型大都市,都是靠实力和影响说话。蒋玲认为,南京立足城市资源优势抢抓“五型经济”,是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但城市除了经济发展,还有人居环境、发展机会等,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周边城市和居民的心理认同上。毕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老百姓而言,城市环境好不好、好玩不好玩,就业、做生意机会多不多——这些直观、感性的认知,影响着中心城市在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地位”!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